移动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从技术上让乡村不再边缘。但农村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并不能掩饰城乡横向差距的扩大,提供更深层更多元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激发农民的网络需求,或是正解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三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互联网使用状况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在农村网民生产、生活、娱乐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显现。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程度仍然明显低于城镇网民。 报告指出,对于农村网民而言,互联网尚未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可提供多元服务的应用平台。将来除了要继续缩小城乡互联网接入的数字鸿沟外,更要重视城乡网民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差距。 数字鸿沟有多大? 农村网民迅猛增长,但仍不及城市新增网民数量的1/10。而更大的差异在于,当城市人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购物、买机票、预约出租车时,绝大多数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依然停留在打游戏、看新闻的阶段 云南昆明市富民县的农民李大爷最近到医院检查,发现因为每天低头看手机时间太长患上了颈椎病。“以前看电视时还好,现在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原来看电视还多。”更令李大爷烦恼的是,小孙子对手机也爱不释手,“孩子一旦拿到手机就打游戏,视力都下降了。” 即便在大山深处,不少接触过网络的孩子仍会寻找机会上网。大三学生苏瑶告诉记者,在她支教的小乡村里,一个叫满莉的小女孩每天下午都会爬上山头玩手机。“因为山上信号比较强,她可以用手机联网。” 如今,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成为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云南,即便是刚刚打通隧道、告别大雪封山的独龙江乡也已经实现了移动4G网络覆盖。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3G和4G网络逐渐普及、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降,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的用户正逐渐增多。移动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确实帮助广大农村、边疆地区的民众与现代信息社会无缝对接,从技术上让乡村不再边缘。 “因为离家很远,不少农村的同学都购置了手机。”家住云南腾冲的李菁菁告诉记者,在高中时便有不少农村的同学使用手机上网功能。“使用手机上网功能主要是为了能够登录QQ和同学聊天,不少同学会直接使用手机打游戏。” 然而,农村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并不能掩饰城乡横向差距的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4 年 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这一数字还不及城市新增网民2929万人的1/10。 数据显示,47.9%的农村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与之相比,55.1%的城镇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高出农村地区7.2个百分点。同时,尽管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但是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仍有扩大趋势,2014年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4个百分点。 实际上,城乡数字鸿沟的表现并不仅仅体现在网民数量的增长率上。当城市人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购物、购买机票、预约出租车时,绝大多数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依然停留在打打游戏、看看新闻的阶段。 “对农村来说,主要是接入设备的问题,手机已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手机资费和手机上网费用的下调,硬件和网络的完善促成了农村地区网民较高的增长。未来,应该有更多贴近网民的应用和服务出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鸿沟缘何出现? 农村居民缺少使用互联网的需求,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制约网络应用升级,是城乡数字鸿沟存在的现实因素;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 “我就用手机上网看看新闻,打打游戏,我又不坐飞机、不用网上买东西,会这些干啥?”这句话道出农村网民更多将网络当做娱乐工具的现实原因,也就是缺少使用互联网的需求。另一个现实是,留在乡村的老年人、留守妇女等群体,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使用电脑或手机等智能产品觉得吃力。“那么多按键,会不会一碰就要扣费了?”一位乡村老人问记者。因为不了解,部分老人甚至会拒绝使用免费智能手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的非网民比例为61.3%。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曹云雯说,“农村地区居民社交面相对比较窄,交往圈可能就在村镇,根本不需要网络联络;不少留守农村的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没人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 此外,相比网络舆论正日益成为舆情的主要发酵地,由农村网民原创首发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帖子或评论少得可怜。李菁菁告诉记者,虽然也有身边人愿意对社会事务发表评论,但自己却很少发表长篇大论。“主要就是说个‘好’‘赞’之类,怕说多了说错话。”相比城市居民,大多数农村网民很少上网发表评论,网络舆论的话题也很少由他们发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少数农村地区,手机至今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要买能上网的手机,也不便宜,上千块钱呢,很多人不愿意花这么多钱去买手机。”一位在广东佛山打工的川籍人员说,过年要回家了,本想换个手机,掂量了半天还是算了。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指出,造成城乡数字鸿沟的原因,部分在于城镇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互联网普及推进工作的成果,根本原因则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整体网民规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农村非网民的转化难度也随之加大,未来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和市场激励,推动农村网民规模增长。 有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这个相对空白的市场,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对手机软件商来说,适应农村的生活、学习、生产、商业的应用程序也无疑尚待开发。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思路或许应该从“普及率提升”向“使用程度加深”转换。 如何填平数字鸿沟? 妥善解决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除了完善硬件设施,也要为农村网民提供了解和熟悉网络的必要引导,政务机构和主流媒体应当有更积极的作为 “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网络改变城乡差距上,而应该让社会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带动农村网络普及。”曹云雯说。 实际上,对大多数七八十岁的农村老人来说,会不会使用网络对生活的影响非常有限,让每个人都会使用网络并不必要,而随着年轻人的成长,绝大多数农民“触网”,只是时间问题。 “农村的信号比城市信号差不少。”不少回到家乡的务工人员告诉记者,从他们自身经验来看,还是城区的信号要强一些,有时候在村中半天也打不开网页。加强农村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迫切性不如城区,但不能因为单纯经济上的因素就让乡村成为被网络遗忘的角落。 随着物流的发展,广大农村通过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点,东部发达地区的“淘宝村”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样的浪潮也在向中西部地区推进。 “我们的公益活动日常经费主要就是网上出售当地特产换来的,当地群众会上网的人不多,我就拍了照片传到网上,宣传当地的土特产,也呼吁更多人关注我们马吉米村。”云南省福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晓东长期致力于马吉米村扶贫工作,他认为,在当地居民不容易接受网络的情况下,外来干部可以借助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扶持他们逐步熟悉网络,掌握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基本应用。 电子商务改变中国农民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正在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业内外的共识。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移动终端走进农村市场,移动互联和传统电商在改变农村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将为探索农村管理新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而政务机构面对各类用户尤其是农村网民的需求,也在努力掌握更多技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变化,更乐于看到媒体来解读信息。政务机构和主流媒体应面对这种变化,用大家都能读懂的语言去解读,而不是简单发布信息。”对于农村网民来说,政务公号需要做的显然还有很多。 实际上,不少地区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采用更容易被普通群众尤其是农村网民接受的方式,开展舆论引导、办理网上政务。 昆明市五华区公安分局政工室副主任冯云辉告诉记者,为适应农村居民微信用户越来越多的形势,五华区公安分局的微信公共账号已经上线。“将更加强调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公安工作和民警的日常生活。” 来自腾讯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公安政务微信已经能够覆盖区县级公安分局、基层派出所和公安派驻警务室,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用网习惯与需求。 曲靖市政府新闻办网宣科科长周蜀涓介绍,2009年曲靖市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率先开通“微博曲靖”,卷入“移动潮”至今已满五年。去年7月初,针对不少网民尤其是农村网民只使用微信的情况,曲靖市的政务微信公号“微曲靖”也正式开通。“随着曲靖党政客户端功能的进一步开发,更多政务将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 “农村群众想咨询问题,有时要跑三五趟,有委屈还没处说理;现在通过手机上网就可以完成咨询,不爽了直接在微信上给政府公号反映,回应不及时还可以发微博宣泄,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更捋顺了群众情绪”,周蜀涓说。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民众得以一步跨入现代信息社会,对于中国互联网和移动舆论场都是极具意义的事情。这不仅事关‘数字鸿沟’,由此还将带来我国农村和西部经济社会文化的重大发展。”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表示,政府做了长期的努力,移动互联网将带给广大农村和农民更多的可能。(杨文明朱家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