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5年第8期
m.folksfolks.com 2015-09-10 09:35:27 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防抗“苏迪罗”台风记者手记

李娜

作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最强台风,台风“苏迪罗”8日凌晨在台湾东部沿海登陆,8日傍晚到夜间在福建沿海二次登陆。厦门新闻广播从8日上午10点起,启动了“直击‘苏迪罗’特别节目”,连续13个小时及时报道台风动态。作为一名广播记者,我全程参与了这次抗台风特别节目的现场报道工作,10多个小时的持续作战,累虽累,但感觉累得充实,累得有价值。

“苏迪罗”来的前一天,根据分工,我被安排到厦门岛外的集美区做现场采访连线。台风走势多变,事先当然得做好“万全准备”——雨衣、雨鞋、手机充电宝,随便备套干净的衣服,想想还是怕连线时手机没电,老公的手机征用了……“战前准备”完成后,总是觉得还有什么事没做,哦,对了,得给家里的父子俩买好一天的菜,省得这爷俩台风天在家挨饿。

第二天一大早出门时,想到可能要在外奔波一天甚至通宵,内心还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一路坐车到了集美,路上还是风平浪静。上午10点,“抗击苏迪罗台风”直播节目正式开始。我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交通枢纽、水库堤坝、易涝点是我关注采访的重点,厦门火车北站、同安西柯镇后田沙滩、杏林湾水库、高集海堤工地、涵洞易涝点,我一路进行现场连线,介绍各地防抗“苏迪罗”的准备情况,同时也一路感受着台风越来越近的脚步,名副其实成为了一名“追风记者”。

到达杏林湾水库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半左右,天下起了小雨,风也越来越大,树木开始弯腰,海面波涛汹涌,站在水库高处的水闸边,身上的雨衣被吹鼓起来,帽子也盖不住了,风不停地推着我向后退。水库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的风力有7到8级,阵风有10级。我立即意识到,这个地方连线效果应该不错,不仅可以看到水库全貌,还可以最直观地感受台风的威力。我马上与直播间取得了联系,连线中,突然一阵强风铺天盖地朝我涌来,一瞬间感觉无法呼吸了,我大口喘气,同时本能地抓住了身后的栏杆,当时的我脑中一片空白,幸好理智告诉我,我还在现场直播中,于是坚持介绍完现场的情况,然后对主持人说:“我现在呼吸不过来了,待会儿有最新消息再连线。”

挂完电话,我扶着栏杆下到了地面,强阵风也渐渐过去,我缓过劲来后,想想刚才那个连线,听众一定能从收音机里感受到台风的威力,我连线的目的也达到了,心里很踏实。

因为一直马不停蹄地追逐着台风,到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地方去现场连线,午饭到了中午1点半才草草吃一点,晚饭就别提了。我来到厦门北站旁边的涵洞口做报道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长时间的在外奔走,饥饿、口渴、疲倦的感觉阵阵袭来,这时候整个人恨不得找个地方躺下,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但一到连线时间,我马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从车上跳了下来。在这里连线时,身边是正在施工的工地,一阵强风刮来,刮起漫天黄沙,正在连线的我吃了一嘴的沙子,连线时,自己都能听到了嘴里“咯吱咯吱”的声音。保安告诉我,那黑漆漆的涵洞里还停放着六辆小轿车,我想到,我应该去记下那些车的车牌,通过广播提醒车主。于是我逆着风,往涵洞里跑,但风太大,眼睛被风沙吹得睁不开,退了回来。想要放弃时,但我告诉自己,不行,如果车主听到广播,这些车子也许可以免受水淹之灾。于是我再次捂着脸,冲进涵洞,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记下了那几辆车的车牌号,第一时间通过电波将这一信息传递了出去。

时间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这时候台风的路径已经明确,离厦门远去,这时候我接到了撤回的命令。在回台路上,亢奋了一天的神经突然间放松下来,此时的我感觉全身都快虚脱了,加上饥肠辘辘,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台风来临,市民们大都待在家里,保证安全,而我们作为“追风”记者,可以说是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去,在我们一路“追风”的时候,想着大家在家中通过广播就可以全方位了解到台风情况,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也许这就是记者的职责吧。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