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记者 张逸飞 互联网已经加速渗透进电影行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制作模式、发行模式、观看模式,还对传统的影评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近日在京举办的一场对话中,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影评与网络影评在互联网环境下各有定位,可以互为补充。 在传统电影行业受到互联网影响之前,电影批评在电影行业具有很大权威性。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卫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很多著名导演在拍完影片以后非常重视评论界的意见。“我记得当时评《红高粱》的时候,我们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大家都坐在沙发上,张艺谋蹲在地上很谦恭地举着话筒。陈凯歌拍的《边走边唱》由于有些观众实在看不懂甚至要求退票。我当时采访陈凯歌,陈凯歌跟我说了八个小时,希望批评界给他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中国影评界的生态。张卫介绍,到冯小刚拍完《非诚勿扰》时,业界则开始转向重视网络评论家的意见。“那个时候华谊兄弟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哪个‘大V’有多少粉丝。” 影评人李星文认为,网络影评从最初的论坛版块交流,经历博客时代和微博时代,如今已经进入到微信时代,细节挖掘、表情包、截图成为一种潮流,视觉冲击成为第一要素,微信已经涵盖了以往新媒体的全部功能。 有别于以往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使网络影评人从单纯的内容提供者成为一个复合的媒介经营者。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把微信公众号影评称为“表情包微信时代影评写作”,这类写作在好玩、“有料”的同时,非常注重能够给受众带来亲切感的“人格化”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唐宏峰认为,网络影评人在推动电影文化和电影产业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是无法抹杀的。但他提出,目前网络影评为迎合受众,存在缺乏深度、碎片化阅读、文风油腔滑调等危险倾向。 目前,随着购票系统的网络化日趋普及,在购票页面的网友打分和网络影评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部电影的最终成败。如今,越来越多以沙丹、图宾根木匠等为代表的网络影评人正在逐渐获得主流媒体的认可。同时,也有很多学院派影评人对网络理解和利用更加深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认为,传统影评与网络影评之间的沟壑将逐渐缩小并走向融合。“无论通过什么媒介,影评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他的文化价值。传统影评人与网络影评人各有所长,并能形成良性的互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