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聚焦 > 正文

中国面孔亮相国际主流媒体 中国声音更加字正腔圆

2016-06-12 10:42:05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刘少华 王广燕  
视频加载中...

大国外交家——

对话外媒 自信开放

事实上,今年5月11日,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朱海权也曾就南海问题发声。他致函《华盛顿邮报》评论部,阐明中方关于南海问题的原则立场,对该报5月8日的社论《南海的“危险礁石”》予以验证批驳。5月16日,信函在该报评论版刊登。

而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镜头下直播辩论,对于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而言已不是第一次。

“如果真是为了和平,中国军费需要保持如此之快的增长速度吗?”面对BBC知名时政类访谈节目《新闻之夜》主持人罗伯特·佩斯顿的咄咄逼问,刘晓明从容不迫地回应:“请不要忘记,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面积是英国的40倍,人口是英国的20倍。而中国的人均军费仅是美国的二十二分之一,是英国的九分之一。而且中国军费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今年是过去5年来最低的。”

善于运用西方媒体发出中国声音,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外交官的特点。2016年5月,中国驻捷克大使马克卿,就习近平主席访问捷克、“一带一路”倡议、涉藏问题等热点问题,接受捷克最大政论网站《议会报》的专访。随后,专访内容以《中国大使讲述事实:达赖统治时期的西藏比中世纪的欧洲还要黑暗》为题全文刊发,在捷克引发广泛关注,当日点击量近2万。

这样的例子很多。仅2015年以来,就有驻智利大使李宝荣、驻澳大利亚大使马朝旭、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等外交官,主动接受驻在国主流媒体的采访。他们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发出中国声音,沟通中国与世界。

“从不善言辞到有激辩能力,中国外交官不但态度更加开放,外语表达能力也早已提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事务部主任钟新教授直言,中国需要更多有国际对话能力的官员。“外交官是其驻在国媒体了解相关国家观点和态度的重要消息来源,媒体无疑希望采访到大使等高级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