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和众说纷纭的各种论调中,经济报道如何把握经济新常态发展中的总趋势,探讨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增强对未来预期的信心,经济日报社产经新闻部的经验是——抓好视角、落点、视点三个关键点。 经济报道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信息交流促进经济发展。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对经济报道策略的把握,这既包括对报道选题、报道内容的确定,也包括对切入角度、呈现方式的选择,以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视角:以全球化视角把握报道基调 以全球化视角把握报道基调视角在全球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高质量的经济新闻报道必须建立在对国际形势准确把握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以能够有效促进实际工作趋利避害、抵御并化解前行道路上各种风险和困难为目标。 以常见的对外贸易报道为例。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速不断下滑,连续几年达不到年初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不少中小型外贸企业陷入了市场订单锐减、生产成本高企的困境。部分外国媒体在报道时,不断制造唱衰“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经济”的杂音。 而我们在进行相关报道时,要把中国外贸放到全球贸易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研究,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片面地报道。首先,当前支撑我国外贸快速发展的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外贸整体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部分传统优势逐渐丧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其次,尽管我国外贸面临的挑战严峻,但新的积极的现象正在显现。如,中国外贸增速虽下降,但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外贸转型升级也取得积极进展。 外贸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外贸事关全国数十万家企业的生存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8亿,创造了18%的全国税收,在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期,“出口马车”仍需发力。我们先后完成了《增速放缓不代表“外贸跳水”》《谨慎乐观看待外贸走势》《城市外贸发展不以规模论英雄》等报道,为外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有力反驳了社会上流传外贸“无用论”的错误论断。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回应市场关切,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坚定发展信心,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是经济报道应该做好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