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清明小长假期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像节日里的景区一样火。论题材,它与现在影视剧的流行元素似乎格格不入;拼演员,在如今粉丝经济横行的影视圈,这部剧请的七八十位老戏骨片酬加起来抵不过一位当红“小鲜肉”。可仔细一琢磨,它火得“一塌糊涂”,又在情理之中。 其一,反映了党中央铁腕反腐的信心和决心。《人民的名义》剧情超出了以往人们对于反腐剧的认知,这种石破天惊的突破寓意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力度空前,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初显。这正是该剧能拍成“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的底气所在。 其二,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这从前段时间由中纪委宣传部主导推出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受到舆论热议,即可见一斑。 其三,作品本身质量“够硬”。从编剧潜心六年、八易其稿,到最高检专家全程参与,把握法律尺度;从陆毅为演好“男一号”深入检察机关体验生活,到侯勇为追求一个镜头效果连吃六碗面条;从节奏明快毫不拖泥带水的剧情,到办案人员秀出花式点钞的神技……所有的细节都显示出,这是一部不看颜值看演技的诚意之作,也自然会收到观者如潮的效果。 文艺作品只有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才有生命力。正是切中了时代脉搏,回应了人民呼声,《人民的名义》才得以掀起新一轮追剧热潮。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会越来越近,这样的好剧也会越来越多。(河南文明网归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