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公告公示 > 正文

关于2017年度福建新闻奖人物系列(省十佳新闻工作者)评选结果的公示

2018-09-03 07:39:57  来源: 福建记协  作者:   

朱海华

朱海华个人事迹

2002年7月,朱海华同志从福建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便进入了福建日报,先后在福建日报专刊部、福建日报要闻编辑部、晋江经济报及福建日报要闻部,就职采访、编辑等岗位,现为福建日报要闻部副主任。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无论身居何岗位,朱海华始终能坚守“政治家办报”精神,牢记自己是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积极主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同时,严格恪守新闻纪律、职业道德和有关规章制度。

从业近16年来,他曾被评为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十大标兵”,多次年终考评优秀。采写、参与编辑的作品荣获福建新闻奖一等奖6次、二等奖12次、三等奖8次;创作的论文《地市级报纸传统副刊的作为之道》在2009年全国报纸副刊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并获第十六届福建新闻奖三等奖。此外,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由其作为当班主任参与编发的《道德荣誉,贷来“真金白银”》荣获文字消息二等奖,《“我们等着买习近平的书”》荣获文字通讯二等奖。

一、在晋江经济报工作的日子:敢拼敢闯 不断开拓

2006年3月底,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旗下的晋江经济报开始筹办,创刊日期定在当年4月19日——这可谓是报业史上的一个“晋江速度”。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朱海华毅然主动报名参与。

创刊初期,部门就他一个光杆司令,他对晋江人生地不熟,但面对的一边是版面的规划,一边又是创刊时十几个副刊专版的组稿任务。之前,他从未涉及副刊工作,挑战、压力无所不在。白天,马不停蹄地走访部门单位、拜访作家书画家;晚上,就一头钻进版面方案、编辑大纲的草拟中……就这样,不分昼夜,连续奋战了20多天,创刊当日,一个又一个丰富精彩的版面面世,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

晋江是侨乡,“十户人家九户侨”,据此,他筹办了极具本土特色的新闻版面——每周一期的《天下晋江人》,全面负责该版面的运作;同时,还负责与菲律宾商报联系,负责每天制作一个《晋江经济报·菲律宾版》刊发于菲律宾商报,并在该版试刊100期之日,成功负责组织筹划到菲律宾举办《晋江经济报·菲律宾版》创刊仪式,这是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子报首次到境外举办创刊仪式。

在他精心运营下,队伍从一个人壮大到四个人,副刊版面也从无到有,从只有一个《五里桥》文学作品版发展到拥有《地理》《休闲》《文摘》《五里桥》文学作品版/文化文史版、《天下晋江人》《晋江经济报·菲律宾版》等7个风格迥异的版面。

与此同时,他还策划主编出版了较有影响力的《晋江地理》《天下晋江人》两本书。

在晋江工作的两年七个月里,他所参与编辑的作品荣获福建新闻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

二、在福建日报工作的日子:踏实勤勉 乐在其中

2002年7月,一进入福建日报,朱海华就被分配到新组建的专刊部,主要从事深度新闻及舆论监督的采访报道。

在专刊部的三年里,他勤奋好学,肯吃苦肯下功夫,从不挑拣工作,只要有好线索好题材,就一心扑进去,并以此为乐。每月,由他采写的稿子刊发频率均位居部门前列,稿分及社内好稿数也常位居报社前列。

三年来,他采写了数十万字的深度新闻和舆论监督稿子,很多报道帮助了百姓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开展。其中,采写的多篇内参报道还得到省领导批示。

2005年7月-2006年3月,以及2008年10月至今,因工作需要,朱海华岗位调整到要闻编辑部,从事艰苦的要闻编辑夜班工作,先后干了10年,担任了编辑、一版主编、副主任职务。

要闻编辑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他能勤勤恳恳,努力钻研编辑业务,踏实、认真地对待每篇稿件、每张图片、每个专栏、每个版面,狠抓稿件编辑质量关,谨慎安排时政稿件,认真记录自制的编辑手册,全力消除报纸硬伤。他当班编发的稿件、版面,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并能及时发现排除一些重大错误。其中,编发的稿子多次获得省领导的批示以及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充分肯定。

2014年,报社启动“习近平同志在福建”专题报道。作为把好最后一道关的部门,包括他在内的夜班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尽职尽责,不辱使命,陆续编发了《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践行群众路线纪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关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纪实》等长篇通讯,完成重大报道任务。

他还有意识着力提高自身的报道策划能力:策划、采写了“生命的对接——关注白血病患者”“等爱的孩子——聚焦智障儿童”“烈日下的异乡人”等系列报道以及组织相关活动;同时,策划推出“关注中职教育”“2009温暖海西”“我的2012”“就业正能量”“团购改变生活”“民企新理念”等诸多系列报道与主题报道。

在适应了夜班工作量大、压力大的前提上,朱海华还有意识地抓编辑工作效率,力求在不出差错的基础上,提早完成大样付印。于是,他将工作前移,午餐后就来到办公室,晚餐后就回到办公桌前,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将常规的稿件编审签付。

上好夜班之余,他积极“走转改”,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单位企业,采写了一篇篇稿件,题材广泛,既有环保题材的,也有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题材的,既有产业领域的,也有精准扶贫的……其中,2015年—2016年,作为部门副主任的他独立或参与采写的消息通讯言论达40多篇,几乎每篇消息通讯均获得社内好稿,多篇还是一二等好稿。

他热爱这份工作,并享受这份工作。从业以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未因私事而耽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