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原 摄影人因“热爱”而永远年轻——闽南日报社美术摄影部主任蔡文原事迹 蔡文原出生于1959年6月,1999年开始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在闽南日报社工作近20年。现为闽南日报社美术摄影部主任,职称主任记者。 多年来,蔡文原一直努力践行党报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他坚持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闻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在新闻业务上,他并没有倚“老资格”而“坐享其成”,而是坚定心中的新闻理想和追求,牢记穆青同志“新闻摄影是大有作为的事业”的教诲,始终以饱满的激情,主动作为、带头学习,即便在快要退休的年纪,依然坚持奋战在新闻摄影一线,带着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和人文温度,运用摄影这支“自然之笔”传递主流声音、呈现社会万象、引导社会进步。在近二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已然形成鲜明的新闻摄影风格。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蔡文原创作的90多件新闻作品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其中,福建新闻奖一等奖4件,二等奖4件;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6件,二等奖14件。2015年,蔡文原获“漳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被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授予“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五十强摄影记者”称号;2016年,获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颁发“学术贡献奖”。近年来,个人作品两次晋京参展,第一次是2012年10月赴京参加由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联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躬行大地——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图片展”;第二次是2015年8 月赴京参加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联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八年抗战·民族记忆”系列题材和版面联展。 蔡文原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无不诠释着他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对于蔡文原来说,在新闻摄影事业面前,年龄不是问题。热爱与坚守,让这位老摄影记者永远年轻,充满活力。 他恪守匠心,不辞辛苦拍好每一张照片 新闻摄影是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于一身的“苦活”“累活”,但对于今年已经59岁的蔡文原来说,他依然觉得是个“乐活”。 他克服年纪大,患高血压、高血糖等困难,像年轻人一样奔忙在采访第一线。 深入现场,新闻摄影因此而精彩。对于蔡文原来说,采访拍摄原则就是不言苦、不放弃、不厌倦、不懈怠。哪里有火热的建设场面、生活场面,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深入山村、海岛、工地、企业等地拍摄,每一幅新闻图片都诠释着他的恒心和匠心。他这股不服老的“拼劲”,为年轻记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为了真实、生动报道古雷石化建设工地建设者的事迹,自古雷石化项目启动以来,蔡文原先后15次深入工地拍摄。寒冬,他凌晨4点起床,冒着凛冽海风,拍摄一批又一批在晨曦中开始一天工作的建设者。盛夏,他顶着50多度的高温在密闭钢制油罐内持续采访数小时,拍摄工人搭钢构、焊钢板时焊花闪烁钢花飞溅的精彩瞬间。摄影作品《巨无霸进城》《烈日青春战古雷》分别获福建省新闻摄影一等奖、福建省“走转改”新闻摄影展一等奖。 近年来,漳州致力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五湖四海”生态项目建设掀起热潮,蔡文原身先士卒,带领年轻记者深入项目建设工地采访拍摄,在炎炎夏日中记录建设者的辛劳,在休息假日里记录市民畅享生态的悠闲百态,发表了数以百计的生态环境建设图片,全面生动展示漳州生态建设成效,许多照片登上央媒网站,部分照片在中联部举办的“漳州生态+”推介会上向海内外嘉宾、媒体展示,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引得纷纷点赞。 他融入真心,深入基层再现漳州生动故事 蔡文原认为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要付出真心、倾注真情,才能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配合与支持,这样的新闻才能不失真、不失色。 在“走转改”采访活动中,蔡文原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粮农、果农、花农、茶农等群体的生产、生活,深入城乡结合部采访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状态,先后发表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龙眼树下访民工》《一村做粿 满城飘香》等一批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新闻作品,释放出文字和图像的魅力,展示新闻的公信力和引导力。 他持续关注省、市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题材,先后数十次深入高山、海岛采访“村官”以及驻点村发生的的变化,和“村官”一起“同甘共苦”,感同身受,先后编纂出版《漳州村官》《村官纪事》两部影像纪实系列丛书。 103岁的“三寸金莲”陈素云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风云,是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的缩影。蔡文原敏锐地发掘到这一题材,并多次前往拜访,在一次次交流中拉近与老人的距离,拍摄了老人绣花、织渔网、种花、梳头、与邻居唠嗑逛街等日常生活的瞬间,真实记录了百岁老人晚年的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折射出新时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本质。作品《“三寸金莲”的百岁人生》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一等奖、福建新闻奖二等奖。 在他策划主创的“八年抗战•漳州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中,为了记录抗战老兵,蔡文原辗转多个乡镇村庄,面对每位老兵都心怀敬仰,与他们促膝交谈,共同回忆往事,动情之处和老兵们一起抹眼泪。拍摄的作品《百岁老兵重返抗日战场》,有温度,有力量,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一等奖。同时,“老兵”系列版面获得全国媒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版面联展“杰出贡献奖”(一等奖)。 他勇于创新,致力提升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整合效应 固步自封绝不是蔡文原的风格。进入融媒体时代,他依然保持着和年轻人一样的敏锐度,主动学习新技术,运用新器材,以“新闻摄影+”的理念,创新传播方式,使新闻摄影成为报社全媒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在报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作为项目带头人,蔡文原积极推动成立闽南日报“视觉漳州工作室”,按照“图片+文字”“新闻+艺术”“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思路,集合不同部室精干力量,在开办之初就奠定了媒体融合的基本格局。 在《闽南日报》推出“视觉漳州”版面,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在漳州新闻网开办“视觉漳州”频道,创建“视觉漳州“微信公众号。传统媒体、新媒体记者编辑共同策划、集体出动、协调合作日渐常态化,一个新闻源经由工作室的编排和加工,制作成不同的新闻产品推送到不同渠道,实现了“一个主题、多样呈现”的传播模式,舆论引导的效果更为明显,新闻传播力、影响力明显提升。闽南日报“视觉漳州工作室”的融媒体探索经验,在2017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厦门年会上,由闽南日报社社长陈惠贞以“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整合效应”为题做了经验介绍。 着力扩大新闻摄影活动的影响力传播力。为了推介漳州,蔡文原积极策划并参与组织了“2016 海峡两岸百家媒体聚焦‘花样漳州’”摄影活动、“聚焦‘五古’记住乡愁”进村活动和 “聚焦美丽库区移民村”等一系列摄影采访活动,充分展现漳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其中,“海峡两岸百家媒体聚焦‘花样漳州’”摄影活动拍摄的照片在全国20多个省近300家传统媒体、新媒体上广泛传播,时效与深度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让“花样漳州”以绝美的姿态展现于海内外,成为近几年来漳州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对外宣传活动。 活到老,学到老。在实践丰富的基础上,蔡文原撰写的《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整合效应》《发现人物 刻画人物 表现人物——人物新闻摄影的实践与思考》《“生态+”视野下地方党报对环保类新闻报道的创新》等多篇学术论文在《新闻战线》《中国地市报人》等刊物刊发。其中,《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整合效应》获得2016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摄影论文评选一等奖。蔡文原还多次受邀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地市报分会摄影年会、总编论坛上做主题演讲,应邀到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新闻培训班授课,讲授新闻摄影理论,交流个人新闻摄影体会,向更多人传达这份关于“热爱”的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