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佳作赏析 > 正文

《之江观察》:发新时代恳切之声 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2019-05-08 10:06:5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王玉宝 张永贵  

《之江观察》栏目的主要特点有:

观察地方,解析新潮流。《之江观察》的一大特色,是开创了浙报调研式评论的先河,为评论注入了调研元素。在评论员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供对某地某个发展现象、发展成效、创新政策乃至存在问题的独到解析。评论员主动去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现象,继而走出办公室到基层一线进行调研观察,再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写出深度观察式评论。

这一创新做法,一方面打破了现在报纸评论最为流行的生产范式,即新闻事件发生——评论员跟进关注——选取角度撰写评论——发表的常规套路,改由评论员主动设置议题、通过调查研究积累素材、经过深思熟虑提炼观点,最后到写出系列评论予以引导。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当前报纸评论生产中十分普遍的评论员只是待在办公室,通过从网上或其他渠道收集二手资料进行评论创作的生产方式,开创了评论员“走转改”的新渠道。

比如,《乡村民宿发展需要精心呵护》《一次决策调研的大逻辑》等评论都是本报评论员深入调研的成果。这些来自一线、生动鲜活吐露着泥土芬芳的观察性评论,既提供了外界看浙江的窗口,也为基层治理提供有益启示,体现了党报评论深度、权威的特征,也为摆脱评论创作的程式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6年7月6日《浙江日报》第4版

服务大局,高扬主旋律。《之江观察》的另一个关注重点,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中心工作开展系列评论,浓墨重彩,做深做透,突出权威性和指导性。

比如,2016年的不同节点,我们先后开辟“学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列6篇、“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有感”系列8篇、“接力长征”系列5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系列5篇,均是重点解析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评论。

另外,以《壮哉少年志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4篇评论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后代的回信等,彰显了党媒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使命。

澄清谬误,引导热舆论。《之江观察》不仅关注“庙堂之高”,也透析“江湖之远”,在主流媒体及时回应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上作出了一系列勇敢探索,为受众提供权威可信的分析视角和价值判断。在2016年发生的多起重大舆情面前,《之江观察》均未缺席。

比如,针对“魏则西事件”舆论持续过热,我们以4篇组合式评论《魏则西事件:应怎样吸取教训》予以关注、激浊扬清;《法治阳光穿透雷洋案疑云》《正视信息泄露的“公地灾难”》《让电话那头从此天下无贼》等评论,聚焦雷洋案、徐玉玉案等热点事件,在暄嚣的社会舆论中拨开迷雾,等等。这些热气腾腾的评论,或澄清谬误,或惩恶扬善,或娓娓道来,或激情昂扬,让受众感受到既有情怀、又有理性、耳目一新的党报锐评,打破了受众对传统党媒在热点事件上反应迟钝的“刻板印象”。

创新形式,增强引导力。《之江观察》还在形式上作出创新,积极尝试组合式评论,即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及重要会议以及热点社会现象,采取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同时用多篇评论予以聚焦。这种方式,可以对重大政策、中心工作阐释更加全面,评论更加透彻,笔力更加集中,解析更加到位,也更有利于形成声势、壮大舆论引导效应。

比如,前述《壮哉少年志筑梦向未来》《魏则西事件:应怎样吸取教训》《将“三改一拆”进行到底》《一切辉煌,皆为序章》等皆为围绕某个主题的组合式评论。

同时,借助浙报集团开展的媒体融合改革,《之江观察》评论在应用新媒体方面也作出了积极尝试。目前,评论理论部运营“弄潮号”“学习有理”两个微信公众号,以及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两个“观点”频道。《之江观察》的评论,均在报端网微多个平台推出,与受众互动,增强了传播效果。(作者分别为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助理、副主任)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