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央视财经频道的主播,台上他是侃侃而谈的主持人,台下则是积极投身公益的“践行者”。从第一次参与公益活动,到2011年成立“鸿基金”公益基金会,他在公益路上坚守至今。央视总编室微信公众号“CCTV看点”日前刊发文章,带我们走近陈伟鸿的公益之路。 从主持到投身公益,感觉更靠近了一步 “在工作期间,我常接触公益慈善项目,起初只是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参与,比如担任‘爱心大使’等。”在参与慈善项目的同时,陈伟鸿的内心有着些许遗憾,他觉得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到一个公益组织或者是公益项目当中,让自己可以在系统中更扎实地去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几年前,陈伟鸿去云南一个偏远村庄采访,与村中一个留守儿童闲聊,拿出手机让孩子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个电话,通话中的双方却沉默无言。这一场没有言语的通话刺痛了陈伟鸿的心。“亲情的缺失,是比生活贫困更令人忧伤的贫瘠。” 他心中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为那些孩子做些什么。陈伟鸿笃信行动的力量,哪怕只是微小的改变,也会涓涓细流成江海。 2011年,鸿基金正式创立,这时,陈伟鸿感觉自己离公益又更靠近了一步,能够更真实地去看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更真切、更深入地感受到社会所需。 公益就像一束光,照亮别人也温暖彼此 在投身于公益事业前,陈伟鸿便知道这是个不能丈量得失的工作。但是,“它是我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他说,“所以不用去在乎别人衡量我做了多少,我用自己的尺子来量。” 公益之路并没有陈伟鸿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曾一度很沮丧,但那个时候的沮丧,也成为了他前进的一个动力。“我觉得我至少应该继续往前走一走,不能我刚迈出了一只脚,就收回了另一只脚,起码让我把两只脚都迈出来,试试看,试试这个公益的道路究竟有多么坎坷或者有多么的平坦。” “公益就像是一束光,它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温暖了彼此。”陈伟鸿感慨道。工作繁忙的他,时常感到时间不够用,精力不够用,但在做了公益之后,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字迹歪歪扭扭的一封手写信,都令他的内心感到无比幸福。 2017年,借着六一这个美好的节日,陈伟鸿来到福建一所偏远小学,讲授了一堂成长课程,希望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们能够与在外的父母多多沟通,增加彼此的感情。帮助孩子们理解父母的同时,也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和苦难。 “他们会知道这个世上有很多人在关心他,包括他们的父母,包括我们这样的陌生人。”陈伟鸿说,“你持续给予一个人爱或帮助,他便会以更加温暖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 同年7月,陈伟鸿又和财经频道的同事一起走进北京心目影院,为视障朋友们讲电影。 陈伟鸿说:“我们让别人知道我们做公益,不是为了自己出名,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公益的这个舞台有多大,我们需要那么多的人,你做好准备来加入了吗?其实我们只希望别人知道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