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在时,觉得你很平凡;你走时,才知道你很伟大”——吴宏林:新闻路上28年追梦人 吴宏林(左一)生前在夜班编辑工作中。郑峥 摄 “风不会回头,岁月不再回收。前行的路没有尽头,心所向往,快乐昂首。”6月1日,49岁的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报编辑室副主任吴宏林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谁承想,这是他的最后留言。今年6月3日1时,吴宏林在单位值守夜班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6月11日去世。 吴宏林走了,在他的书房里,古色古香的书桌上放着一本蓝色封面的学习手册,封面空白处,用碳素笔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说话和风细雨 心中想着百姓 28年来,吴宏林前后在新闻工作的近10个岗位干过。每次调整工作,都要从头做起,可过不了多久,他又会成为业务骨干,成为同事、朋友眼中的“专家”。 1991年7月,21岁的吴宏林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石嘴山矿务局一矿,任宣传干事。1999年9月,经过公开招考,他进入石嘴山日报社,从此踏上新闻记者的职业生涯。不久,他创造了一个奇迹:《石嘴山日报》连续10个工作日的头版头条,有7个是他采写的。 2003年9月,年过而立的吴宏林进入宁夏日报社和宁夏区政协合办的《华兴时报》工作。在这里他经历了驻石嘴山记者、特别报道部副主任、时政部主任多个岗位。“无论岗位怎么调整,吴宏林从来不争不抢,只是一次次去积极适应岗位。”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理论评论频道总监、时任华兴时报社副总编辑的刘加隆说。 2001年,曾被国家授予“售粮模范”称号的刘文豹来到宁夏,承包了原陶乐县牧场4000多亩荒滩地。此后,刘文豹陷入与当地农民的“争地”纠纷,2005年年初,刘文豹与承包地附近的一些村民“对簿公堂”。2005年4月26日,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判决当地村民将新淤积的河滩地归还给刘文豹。可村民不执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刘文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来二去,矛盾加剧。 2005年6月24日至2006年10月24日,吴宏林在《华兴时报》刊发了13篇报道,对刘文豹在银川的遭遇进行追踪报道。这些报道引起了银川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协调会。最终,在刘文豹同意让出部分土地的情况下,判决得以执行,刘文豹与当地村民的纠纷平息。 “瘦瘦高高,戴着眼镜,斜挎采访包。平时沉默寡言,偶尔说话如和风细雨,待人温润如玉。”“吴记者很有正义感,他就认一个理。”今年74岁的刘文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吴宏林当年关于土地纠纷的报道对矛盾的化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查阅当年吴宏林关于这起事件所做的舆论监督报道,不难发现他力求站在公正的角度,用事实说话。从中能看到刘文豹遭“抢”故事的起起伏伏,也能感受到吴宏林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吴宏林去世以后,同事们在梳理他的新闻作品时发现,他曾是《华兴时报》记者中为老百姓化解矛盾出力最多的人。 2006年6月,吴宏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申请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最初的要当英雄的幼稚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说,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工作业绩突出,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宏林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曾介绍吴宏林入党的刘加隆如是说。 “媒体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瞭望者、记录者、思考者、监督者,不是社会风尚的追随者、附庸者、自娱者。”吴宏林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