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第20个记者节,中国记协网“新闻人追梦新时代 梦想荣光”主题活动向广大新闻工作者征集新闻座右铭的故事,请他们讲述在“座右铭”的指引和勉励下,坚守新闻理想、积极转型成长、勇担职责使命的奋斗经历和追梦 事。今天,我们一起分享新华社摄影记者金立旺的座右铭——好学力行,做到不可替代。 践行“四力”,其本质上也是对知行关系的一种认识。融媒体格局下,新技术层出不穷,媒体生态瞬息变化,如何好学力行,守正创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不可替代,是我们亟需努力的方向。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大屏幕上,嫦娥四号探测器即将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拍摄记录同步动态演示的全过程以及各个关键环节和登陆瞬间之后,我还抓拍到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的关键人物——74岁的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和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两人情绪激动、双手紧握的瞬间。在现场的媒体记者中,只有我拍摄到了两代“嫦娥人”的握手瞬间。这个温情瞬间打动了许多读者,也获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人民日报为这幅图片配发了一篇评论,环球时报微信公号也专门发了一篇文章。 因空间局限,这次重要采访对现场采访的记者数量有控制,一般只有文字记者、视频记者两个名额。新华社人员太多,我差点失去进现场采访拍摄的机会。经过努力争取,我才被允许进大厅拍摄。照片签发之后,马上成为当天的热点。大家看到了一张照片的影响力,也认识到专业摄影记者的不可替代性。在环境复杂的现场发现并记录下宝贵的瞬间,是新华社专业摄影记者在重大事件现场的必备素质。 之所以想跟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因为我感觉到,在融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新闻摄影业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摄影记者面临新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呈现出视频化、可视化、社交化、移动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的新特征深刻影响着新闻摄影的发展方向,呈现出影像形态动像化、图像生产技术化、创作风格个性化等特点。 这种形势对摄影记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摄影记者又该怎么应对?我觉得我们需要做到一“专”多“能”,“专”要更专,“能”要更全,更加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要更专。对于摄影记者来说,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摄影水平的专业性上。专业新闻摄影从业者既要跟踪先进技术发展,不落后、不落伍,又要充分挖掘传统摄影工艺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融合传统与先锋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做到不可替代。 “能”要更全。守正创新对新闻摄影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创意策划能力、采访拍摄能力、图片编辑能力、脚本写作能力、后期制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我们都要有所涉猎,有所学习,全面提高自己,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对“多能”要有辩证认识,每个人的精力、潜力千差万别,要客观把握,既不能局限一隅,不思拓展,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学,分散精力,没有重点。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复旦大学老校长、新闻系老主任陈望道先生曾给我们提出“好学力行”的系训。作为一名1996年进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习的学生,老先生的这句要求影响了我20余年。践行“四力”,其本质上也是对知行关系的一种认识。融媒体格局下,新技术层出不穷,媒体生态瞬息变化,如何好学力行,守正创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不可替代,是我们亟需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