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郭洪泷(左二)和北京卫视《生命缘》节目组其他记者在北京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外。北京卫视《生命缘》 供图 2月5日,是我们进驻北京地坛医院,参与此次采访拍摄任务的第14天。此时,《生命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节目已经播出7期,播出总时长达到80分钟。我们用镜头记录下在这个特殊背景下,医护人员最真实的救治场景,最真实的医患情。我们和医生、护士成了并肩战斗的战友,我们和患者成了相互关心的朋友,这是《生命缘》栏目在此刻的担当,也是《生命缘》精神的传承。 ——题记 我们第一次穿防护服,用了15分钟,2小时不停出汗,脱防护服用了20分钟。 在《生命缘》节目组以往的采访经历中,从不曾像这次,需要足够的勇气,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被病毒污染的场景中。大众需要看到真实的场景,作为记者,我们的镜头必须尽可能近距离地观察拍摄。 第一次进隔离病房,护士就告诉我们,穿防护服过程要求很严,但是脱比穿要更加细心和注意,难度更大,步骤更多。因为,稍不注意就会把防护服上的病菌带出隔离病房,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感染的风险。我们进入隔离病房后,不但人要全副武装,设备也要进行严格防护。所以,每次进去之前,我们都会用保鲜膜把机器做一个特别完整的包裹,话筒也要经过消毒包裹,同时还要确保正常收音,来保证画面和声音的采集。每次在隔离病房拍摄,基本上都会拍到机器电池没电,或者储存卡已满,才会出来。 在持续多天的拍摄中,作为编导之一,我重点记录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科主任王广发在地坛医院感染二科接受治疗,以及病愈出院的过程。除此之外,我们还记录了在北京确诊的年龄最小的患者——来自武汉刚9个月大的奇奇,在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下病情逐渐好转的故事。摄像师用镜头记录下了奇奇向医生阿姨“求抱抱”,在医生的手臂中露出笑容的温暖画面。我们就是希望把这一个个温暖的故事,通过《生命缘》的讲述传递给观众,消弭人们心中面对疫情的恐惧。 采访期间,我们的手因为频繁消毒而变得干裂、粗糙,但谁都顾不上这些。白天在医院隔离区进行采访,记录典型患者的病情变化,晚上就要在隔离宿舍中整理白天拍摄的素材。说不辛苦是不可能的,但看到医护人员的付出,我们就觉得自己跟他们比,算不上什么。 在进入医院的第二天,我和摄像师张杰便连续拍摄了10个小时。为了不来回穿脱防护服,我们真的做到了不吃东西,不喝水,不去卫生间,结束后整个人都虚脱了。作为记者,能够在现场去记录这一切,为观众带来疫情防控一线的信息,这是我们工作职责所在,这也是《生命缘》栏目组对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在一线记者拍摄背后,还有30多位后期导演和剪辑,他们同样在整个春节期间不眠不休,奋战在播出一线。 面对生命,细节就是温度。在跟随医务工作者拍摄的过程中,《生命缘》记录下很多触动人心的细节。节目记录下医务人员在接触过患者后,用手背推动工作台的细节,一个手势的转变就是对安全最大的重视。节目记录下医生为小患者购买果泥和饼干,甚至为在酒店中隔离观察的孩子自费购买玩具的细节,一个职责之外的付出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关爱。节目还记录下,北京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刘景院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暴露耳朵给患者听诊的细节,一个在危险面前的本能举动就是对使命最大的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一群白衣天使用生命教会我们,无畏无私,生命至上。(北京卫视《生命缘》栏目记者 郭洪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