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媒体融合 > 正文

“数字记者”亮相冬奥会!数字人未来走向何方?

2022-02-22 10:29:43    来源: 《中国网信》杂志公众    作者: 孙若风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机器人、数字人的秀场。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为了防止疫情传播,北京冬奥组委大量使用机器人提供服务,此举避免了人员接触,提高了防疫效率。

在这场大考中,有一位特殊的新闻工作者——“小诤”。她对新闻事件能快速反应,并进行智能化数据分析报道。

2021年6月,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腾讯互娱旗下NExT Studios工作室联合打造身兼数字记者与数字航天员的“小诤”。通过实时高保真数字人技术,“小诤”在载人航天工程、深空探测工程等场景,从太空到地面的多个虚实结合的数字环境中,开展多样化报道。

数字人为何最先出现在体育报道中?

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新闻,到数字新闻,再到机器人新闻,往往选择体育报道来“开笔”,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体育具有艺术性。

体育积蓄了体能、技能、情感、直觉的能量,能在冬奥会这样的世界竞技场舞台上爆发出强大的身体潜能和审美冲击力,或在灵巧的变化中展示出优雅的身体之美和精神之美。

这恰恰是生产方(新闻制作者)与需求方(观众)都期待进入的主客共享的场景。

从新闻制作者来说,一方面,体育比赛的资料数据相对丰富、集中;另一方面,成功的机器新闻,特别是由数字人参与的新闻,能够胜出的关键还在于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在根本上就是艺术思维与审美思维,是人胜过机器的地方。

从观众来说,观看这样的比赛,也最能调动自己的“内模仿”,产生综合的审美感受。因此,在机器人、数字人新闻涌来的时候,不仅要看谁更快、更准,也要看谁更美。

在新闻业务中,数字记者在数据采集、挖掘、呈现的技术上,在自动化、高效率、工作条件无限制方面,有突出优势。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将其应用在体育新闻领域,随后数字记者在各个领域的新闻报道中得到应用。

目前,中国的机器人新闻在世界人工智能发展中已占有重要一席。以色列学者诺姆·莱梅尔史萃克·拉塔尔主编的《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人会被取代吗?》(胡珏、王一凡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一书,在第三章“机器人新闻”中专门列了“中国梦幻写手”一节。 书中写道:“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于2015年进入机器人叙事写作领域,当时腾讯推出了具有高速计算和信息搜索能力的梦幻写手算法,能够在一分钟内写出一篇新的1000字文章。腾讯的目的不是让机器人来取代人类记者,而是让人类记者能自由专注于更具挑战性和更为智能的任务。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为期15天的体育赛事中,梦幻写手制作了450条奥运新闻,内容大部分与赛事相关。报道迅速简洁,在赛事结束后几分钟内即可出现。现在电子游戏领域中也开始应用机器人作者,可根据用户在游戏期间的表现发布实时报道。 ”

数字人在其他领域有何发展?

如果把视线从体育领域移开,又会发现,艺术、旅游、卫生等也是机器人、数字人施展次数最多也最出彩的领域,原因就在于它们共有的“艺术性”。在这样的基础上,数字人还在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军,与文化创意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同步。

从全球来看,人类进入了文化时代。近年来,我国围绕文化艺术形成了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三个圈层的融合,即文旅融合、文体康旅融合、文化创意与相关行业融合,分别侧重于艺术美学、生命美学、生活美学。在融合过程中,各个门类相互赋能,虽然仍是某个单独门类,但综合呈现了多方面的内涵与魅力。

而成功的数字人,总能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

从源头讲,数字人源自医学和游戏,现在更主要受益于游戏技术。无论是体育、文化艺术,还是数字技术;无论是最早源头,还是当前发展,都与游戏技术难分难解。人类通过多种方式摹拟生产生活,并培养和提高技能,最突出的方式就是游戏。游戏是人类的本能需求,是体育、艺术、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此次北京冬奥会呈现出极高的科技含量,随处可见的数字人就是证明。而数字人的背后,离不开游戏引擎技术、3D显示与交互技术、高保真虚拟人、游戏AI等技术的创新探索。

从另一个层面讲,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的游戏技术正在被应用到更多行业中,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数字人能够在不同场景中涌现,并成为北京冬奥会上一道亮丽风景线的重要原因。

数字人未来将走向何方?

1.有向上的动力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运口号,反映了人类想要在带有游戏意味的体育活动中实现超越的本能。因此,许多科技发明在刚出现时都会带来质疑和担忧。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向何方尚未可知,我们能做的是,在事物尚处于萌芽阶段就主动引导、积极作为。比如,让机器人与数字人表现出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勇敢坚定、迎接挑战、超越自我、永不言败。

2.有生命的活力

活力来自创新,来自边界突破与内部激活。体育、艺术、科技都是以不断创新为禀赋,以充满朝气为标志。活力就是基本特征,失去了活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数字人形象都是少年,背后潜藏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少年情结”。 当今中国教育,对学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实际上也是期待体育、艺术、科技等成为全民素质和国家能力持续提升的活力源泉,机器人与数字人的科技含量不言而喻。

此外,体育、艺术与科技相互激发,会产生更多的创意灵感、体育激情和科技能量。这种朝气蓬勃的机器人、数字人,将带给人类更多的正能量,成为人类工作的好帮手。

3.有艺术的魅力

从本质上说,数字人是工具,但又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工具;数字人是符号,也不同于以往人类创造的所有符号。因为它是“人”,不仅要将其人形化,更需要将其人格化。好的数字人,总是在人格化上见高低。

数字人身上融入了艺术精神、体育精神、科学精神,这些精神构成了它的能力、才情、气质和风范,构成了它独有的内涵和韵味。不仅如此,目前涌现出来的众多数字人,不约而同地向职业化与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数字人一定是百花齐放,千人千面。具有中国形象、民族特色、职业特征、个性风格的数字人,将在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穿越中,在新的想象张力中,丰富我们的审美生活。

只要把准定位,主动赋能,数字人未来可期。

如何更好发挥数字人的优越性?

想要更好地发挥数字人的优越性,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好产品

要利用数字人的工具属性,发挥其先进生产力的作用。目前,数字技术尚处在发展阶段,远远跟不上人们的翘首期待。

虽然数字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新鲜感和好奇感,但要真正实现感官的延展性、体验感,给真实世界的人提供数字沉浸感,还需要一系列技术支撑,比如大数据、云计算、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AR、VR、脑机接口、区块链等。 现在,绝大多数数字人还停留在形象塑造的阶段,只有不能动的肢体、不能张口的嘴、不能做表情的脸,未来还需要不断勇敢探索其在各种场景的应用。

同时,与任何产品一样,数字人也需要有好的创意和市场营销。

2.好作品

要利用数字人的文化属性,发挥其人类符号的作用。数字人不是简单的物理性、功能性工具,它总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场景中“活动”,在有故事的剧本中“表演”,因此带有精神性、审美性特征。

数字人的出现,不仅是重大科技创新,也同样是重大文化创新。而且,每个数字人都是文创产品,也可以被应用到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 事实上,数字人就是从这里出发,向相关领域挺进,用艺术与技术为经济社会赋能,为生产生活赋彩。

3.好人品

要利用数字人的社会属性,发挥其感染人的作用。数字人并没有社会属性,它的社会属性来自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创造的“人设”,是人形、人性、人格的让渡。

因此,它应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体现科技向善,遵循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公序良俗,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道德伦理和信仰追求。 从目前来看,许多数字人在片面利用非主流形象取悦年轻用户。数字人需要有正向价值,更需要符合主流价值观。

对于拥有大数据等诸多优势的数字人来说,做到有智慧不难,但是只有把智慧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才算是真正的智者,也才算是“仁者爱人”的仁者。

体育是运动的人文载体,也是数字人的最好模本。《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人类以及人类创造的数字人,都应以此共勉。

作者:孙若风(武汉大学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