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媒体而言,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无异于一场“大考”。在今年的“大考”中,我们看到,地方主流媒体继续创新思维、突破自我,不仅提前策划跨区域报道,形成媒体联动,还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实现技术赋能、花式表达,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跨区联动 传播力“爆表” 媒体间的跨区域联动报道成为今年地方媒体两会报道一大亮点。与以往的“单打独斗”不同,跨区域联动报道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各家媒体自身的优势和地域特色,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第八年,津云新媒体集团联合千龙网、长城新媒体集团策划推出《云瞰京津冀》系列访谈节目。京津冀三地媒体密切合作,从策划、采录、制作到刊播,全程参与,内容丰富翔实,传播效果良好。 除了京津冀,东三省、川渝地区的媒体也积极联动。东三省的《黑龙江日报》《辽宁日报》《吉林日报》联合推出大型主题策划报道,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献计献策。川渝地区的政务新媒体“四川发布”和“重庆发布”共同推出重磅策划产品——“川渝群英谱”手绘长漫,武侠风的设计充满江湖味和烟火气,轻松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同时,川渝地区其他政务新媒体积极转发、全力推广,使该作品迅速火爆全网。 媒体共同发声,可以传播好两会声音,形成强烈的聚合传播效应。《甘肃日报》《河北日报》《陕西日报》以“如何做好‘长城+’这篇大文章”为主题策划的联动报道就是很好的印证。3家媒体共话各地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弘扬新时代长城精神。 此外,《江山如此多娇》《追梦这十年》《开往春天的列车》《国潮兴文化行·八省市区代表委员话自信》等一系列媒体联合报道作品,为本次全国两会报道增色添彩。 “神器”上线 科技范“爆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地方媒体纷纷亮出“神器”,以5G、8K、AI、VR/XR/MR等技术为支撑,打造了众多轻量化、智能化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提升了两会报道的科技范。 在此次两会报道中,AI技术的应用更为成熟,虚拟主播的样态也愈渐丰富。 长城新媒体集团制作的《您的“两会AI助手”已上线》融媒创意互动作品,首次启用新一代真人虚拟主播“冀小青”,用户通过手机麦克风即可与“她”对话,在聊天中掌握两会知识。 上游新闻也推出了《上游AI主持云记者会 邀你问代表委员答》创意融媒体互动产品,打造虚拟记者会场景,用户进入即可使用AI智能语音技术向代表委员提问。 为了使报道更具年轻态,二次元虚拟主播成为媒体新选择。大河网的二次元虚拟主播“河宝儿”在《河宝儿SHOW两会》系列短视频中,以轻松活泼的表达方式让两会报道更接地气。闪电新闻和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二次元虚拟主播“小妮”也亮相两会报道,智能播报两会最新动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云端”节目再次升级,一改以往的“屏对屏”为“面对面”,真正实现“零距离”交流。 比如,《云瞰京津冀》系列访谈节目,运用“5G+MR+AR”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实现三地代表委员、专家学者齐聚“协同号”,共话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样,河南广播电视台利用“5G+AI+4K”技术,让身处异地采访间的代表们与演播室内的记者实现实时的“同屏互动”,画面逼真,动作表情流畅自然。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两会“云”访谈》专栏,除了通过“5G+MR”远程交互式数字化虚拟技术,让主持人与参会代表委员“千里同屏”,还加入“隔空递物”“时空穿越”等特效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花式表达 互动感“刷屏” 设计精美的海报、富有互动性的H5、活泼动感的短视频……让传统的新闻报道得以花式呈现,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从可读到可听、可互动的转变。 其中,地方媒体制作的不少H5作品以沉浸式的现场感和互动感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形成“刷屏”之效。 比如,中国江苏网制作的《长风万里燕归来》H5作品,带领网友跟随燕子的视角一路俯瞰江苏大地,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青山绿水、乡野阡陌。伴着声声鸟鸣,网友在富有诗意的生态画卷中,沉浸式感受环境之变,体味江苏之美。 同样展现生态之美的,还有闪电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场景式手绘H5作品《听,人与长河的交响》,以声音之变为切入点,带领网友聆听山东沿黄河9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奏响的新乐章。 由湖南日报全媒体制作的互动类SVG海报《春风里,跟着总理报告看“湘”景》,一发布便引得网友纷纷转发。该作品将政府工作报告和湖南元素有机融合,配以诗词及地方美景图片,以诗入画,以话言情,凭借精美的制作和有趣的互动,给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的H5互动产品《闯关答题!“河南号”等你来开》,将河南的中心工作、发展规划、两会知识融入H5小游戏之中,精心设置问题,让网友以答题闯关的形式,学习两会知识,感悟河南变化,提升网友的参与感。 此外,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制作的说唱短视频《说唱两会 逐梦晨昏》,触电新闻客户端推出的AI音乐互动产品《我把未来写成歌》等作品,都以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形式实现了两会报道的“软”表达。(记者 米瑷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