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前沿资讯 > 正文
中共执政兴国60年:应对风险挑战 提升执政能力
m.folksfolks.com 2009-10-14 08:36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缺一不可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广泛变化,群众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要求更加迫切。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实现和完善党内民主,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甄小英:推进民族复兴大业,最关键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权益。人民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应愈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政治原则,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创造生动和谐的政治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当前加强党内民主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特别要注意以制度创新来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的制定颁布,大大推进了党内民主制度化的进程。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各类制度中,原则性规定相对较多,操作性制度相对较少;单项制度多,整体配套制度相对较少,使得一些制度难以执行和落实,一些制度不配套,降低了制度的实施效力。

进一步提高党内民主制度化水平,一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整体配套、良性互动、科学运行的民主机制,提高现有制度的整体效能;二是建立与上述制度相配套的具体制度、程序性制度,使党的各项基本制度落到实处。

蔡霞:实践表明,发展党内民主是党心所向。经过上至党中央,下到基层广大党员的不懈努力,党内民主建设正呈现出步伐扎实、成效显著、发展势头良好的局面。但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发展党内民主还刚刚起步,还需要做出更多的艰苦努力。

发展党内民主,实质是对党内关系的深刻调整。这种调整的内涵是高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改变党内权力过度集中、党员权利相对弱势的状况。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目标,要依靠全体党员的同心同德、精诚奋斗。党内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以“志同道合”为内涵,以权利一律平等为基础,为着共同的理想目标而自愿团结奋斗的关系。

推进党内民主要形成对党内权力活动实现必要控制的民主控权机制。这种控权机制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杜绝暗箱操作;二是有限权力在一定轨道上运行,防止权力运用无边界、无规矩;三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必须具有高度的刚性权威,使制度权威高于个人的权威,防止制度的弹性化。为此,党内民主的制度安排,不仅仅是根据党内民主的政治理念,而且要遵循党内权力运行的特点与规律,根据党内权力与权利的良性互动来设计一整套制度链,使各项制度之间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相互补充、配套衔接,以机制的力量来调整党内关系、配置党内权力、规范党内生活、管住党内权力,并指导约束全体党员的行为。

汪玉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将发展党内民主提到重要位置,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建设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党的十六大作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论断,提出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这些为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夯实了理论基础。

围绕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要求: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写进报告,要求把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加明确提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因此,实现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必须有力地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国家民主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