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树立“潜绩”与“显绩”并重的政绩观
m.folksfolks.com 2009-11-13 10:54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最近,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与此相配套,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2009年11月03日《人民日报》)。为科学衡量干部政绩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一 、“潜绩”与“显绩”都是政绩

政绩,即为政之业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看法,包括哪些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有这样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大多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目标。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的看法都是正确的。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考核上往往以GDP多少“论英雄”,每每以项目个数“比高低”,常常以速度快慢“定成败”,少数官员为了追求“显绩”,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以致基层政府什么“商”都敢“招”,什么“资”都敢“引”,什么“项目”都敢“上”,一些招商引资人员“见到项目往回抢,捡到篮里都是菜”,招商变成“招伤”,劳民伤财的“首长工程”层出不穷,怨声载道的“形象工程”比比皆是,甚至不择手段,制造“虚假政绩”骗位子、骗票子,而事关一个地方发展长远大计的的基础性项目和民生工程,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污染等却常被打入冷宫,殊不知,如此畸形的重“显”轻“潜”势利心态,极容易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更谈不上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潜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如2008年11月下旬《瞭望》周刊报导:甘肃省委省政府面对少雨、缺水、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决定将生态环境的治理作为主要任务,大力推行节水保水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各种节水高效的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促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又如安徽省岳西县提出开发区要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对环境影响小、低污染、低能耗的生态园区,不上废水排放量大的项目,不建一个锅炉,不竖一个烟囱,进区项目一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皖江晚报》2009年3月19日)。

政绩有“显绩”与“潜绩”之分:大项目、大工程,大广场、大马路,看得见摸得着,可谓显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工程,如农田改造、病险水库治理、“菜篮子”、“米袋子”,“送温暖”、促和谐等,不显山不露水,可谓潜绩。在现实生活中,显绩因看起来有气势、说起来有“依据” ,专注于制造显绩的干部,更容易出成效、被关注、受重用;潜绩因费时费力、难以形成“轰动效应”,那些立足于默默无闻打基础、踏踏实实抓长远的“老实人”,却常常与荣誉、提拔、晋级无缘,易遭冷遇。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如何选择,这在一些干部心里早已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除了有些官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外,恐怕也与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上的不科学、不完善、不严格密切相关。然而,无论是显绩,还是潜绩,归根结底反映的都是领导干部的政绩。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