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m.folksfolks.com 2009-11-23 09:36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要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意义的角度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效用化。一种“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管用,能给大众带来实效。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从一开始就是现实的和直接追求实效的”。他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对“改变世界”的功能性理解,实质上是通过关注大众的生存境遇并为分析解决大众生活世界的问题提供方法来体现的。列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运用于俄国现实,他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的就是由一开始注重“书本”到逐渐注重“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运用中,经历了一个由注重“书本词句”到注重“现实关切”、由当作“公式标签”到当作“行动指南”的曲折过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注重依据实际效果(“三个有利于”)来发展社会主义。他特别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这就要求改变以往那种仅仅停留于纯学术的学院派研究方式,提倡面向和走近大众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派研究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这一理论体系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只有让大众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并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才能有力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要反映大众生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进一步发挥其理论实效,就必须使其基本价值反映大众世俗生活。马克思主义不是对“彼岸世界”的一种论证,而是对“此岸世界”的现实关注。其中,关注大众物质利益的实现,就是这种现实关注的重要内容。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需要和利益则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还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就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关注大众感性的世俗生活,关心大众的物质利益诉求。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主体结构、利益表达方式、利益分配差距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满足大众的合理利益诉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也只有切实走近大众世俗生活世界,关注大众切身物质利益问题,才能疏导大众情绪,赢得大众认同,从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增强其感染力。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