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m.folksfolks.com 2009-11-23 09:36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本性要契合大众心灵世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走入大众的精神或心灵世界,把握大众的“心”情,解决大众精神世界的心灵问题,由教条化或说教式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包容性、为大众立言、与大众进行心灵对话的马克思主义。

一种“主义”要实现“大众化”,不仅要关注大众的物质利益需求,而且必须切合大众的心理或精神需求。关注大众精神世界,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价值关怀,当然也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注重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维度重新认识人,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反映大众呼声、且具包容特性的理论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于变革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社会思潮呈现相互激荡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关注社会变革对大众精神世界的影响,关注大众的精神世界,读好大众的心灵之书,为解决大众的精神世界问题提供可亲可信的理论和方法。也只有契合大众的心灵世界,了解大众“心”情,与人民大众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使马克思主义入心入脑,才能真正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方式要符合大众思维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还要求表述方式符合大众思维,解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和大众理解能力的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表述方式的通俗化。一种“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具有通俗性,要善于将理论语言转换为符合大众思维的大众语言。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按照现代传播学的“传播——接受”理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借用日常语言和历史典故,使理论由深奥到通俗,符合大众思维、为大众所掌握。因此,理论要“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大众化离不开通俗化,但通俗化绝不是庸俗化。要做到浅出,就必须深入。所谓深入,就是要抓住理论的根本。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就必须深入掌握理论精髓。所谓浅出,就是不仅要符合大众思维,善于运用“三贴近”的大众化语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令人信服地回答大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感性的生活世界事例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形态。当前,我们必须加大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传播力度。邓小平指出:“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由此,我们理论工作者也应力求写出精炼生动、通俗易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ABC》,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增强其吸引力。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