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来说,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企业的恢复发展还需要增强后劲。
第二,小企业经营增长幅度不大。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品牌和实力时代,垄断性企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发展更快。但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有几百万家,它们承担着繁重的就业任务。这些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始终受到限制。特别是不少中小企业承担了地方政府的一些基础性项目,这些项目的中央政府投资资金到位了,但是地方政府资金不能到位,或者不能完全到位,因此拖欠工程款现象比较多。而这些企业为了得到项目,也不敢向政府多提要求,进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中小企业受到“双重压迫”,一方面是融资难,另一方面是开拓业务回收货款难。尽管国家在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包括支持担保公司,但这都是最近的事儿,作用也相当有限和滞后。
第三,就业难。前些年高校一直在扩招,这使得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也就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压力。大企业在减员减薪,中小企业无法扩大就业。因此,那么多年轻人要靠父母来养活,增加了父母以及整个家庭的压力,而现在的家长是宁愿牺牲其他消费也不愿影响孩子教育。扩大内需很重要的是要扩大就业,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但是这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做到。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的经济还是要以促增长为目的。因为,只有经济增长了,社会经济中的许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由于几十年一直在企业工作,笔者认为,当今中国不缺乏劳动力,关键是缺乏资本,或者说是缺乏资金。虽然说我们现在的银行存款比较多,但人均也就是两万元左右。中国经济中流动的货币总量不小,但中国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很多基础设施还比较差,特别是城乡的基础设施。而这些要靠地方政府“吃饭财政”来解决,是根本不可能。投资不能扩大,就业就不能扩大,所以这么多年,笔者始终对一些动不动就说经济过热的说辞,有很大异议。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笔者曾经多次提出,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计划经济为中国经济做了基础性的准备,改革开放三十年实际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作了铺垫。形象地说,中国经济之车是从乡间小道走上等级公路,今后应该走上高速公路。
中国经济真正高速发展应该是本世纪初这二三十年,较长时间应该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只有按此发展,中国的很多问题,像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基础设施等问题,特别是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才能够不断得以解决和完善。
中国进入主要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日还早,尚需数十年时间。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问题的关键是要为投资找好着力点。笔者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调整的重点是改善结构,最主要的是城乡结构。
对此,以等级公路为主的交通设施、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应该成为未来投资的主要着力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将投资转化为资本,转化成居民的收入。尽管现在又有了通货膨涨的担忧,一些专家喋喋不休地提出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增大,防止通货膨胀,建议要搞好宏观控制,实际上就是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本人认为,由于中国目前不少行业的产能过剩,通胀只是暂时和能够接受的。
(作者单位为洛阳春都集团)
- 2009-12-0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强调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 2009-12-0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放宽城镇户籍限制
- 2009-12-0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强调政策连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