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新世纪头十年的中国学术
m.folksfolks.com 2009-12-28 08:41  方为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面对记者的采访,历史学家蔡美彪感叹道:历史研究也好,学术研究也好,甚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前进。有时是胜利地前进,有时是经过曲折的道路前进,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不会后退。虽然前进中会出现一些东西,但是大浪淘沙,好的东西会留下来,不对的东西热闹一阵之后就会下去。

这十年,正是时代的发展,引领着中国学术走向深入。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历的一次次重大考验,如金融危机、环境问题、教育问题、民生问题,等等,推动着中国学人进行新的思考、新的探索,从社会实践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术分工更精细了,学者的研究更深入了,不少新兴学科出现了,传统的学科划分第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学术呈现出百花怒放的态势。

中国与世界

从16世纪中西初识,到21世纪的头十年,学术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更准确地说,是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始终是人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经历了对西学的近乎“狂热”的汲取,到90年代对中国传统的“热烈”回归,那么,新世纪头十年,人们在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上,无疑更加冷静、更加理性了。不少学者指出: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对其他文明的关注和吸收,但另一方面,今日之中国,绝不能满足于成为外来思想的试验场,中国学人必须提出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和智慧。当代中国学术,既要有博大的胸怀,借鉴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以独立自主之风范,不失尊严地走出去,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学术展开平等的对话,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全人类。当代中国学术,必须走向世界。

客观地说,当代中国学者,对西方学术文化的了解,要比他们国外的同行对中国学术文化的了解多得多,也深刻得多。在中外学术交流上,我们处于严重的“入超”状态。这种不平衡,一方面源于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另一方面也源于我们的一些学者缺乏学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事实上,在一些学科,对西方学术文化的盲目迷信和崇拜,正妨碍着我们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这一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有的学者指出:对社会科学而言,可能在量化、模型建构和数理逻辑上,中国学界与西方有一定差距,但学者中主张“应继续加强推广”的人并不多。这是对简单模仿西学的有力矫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学者对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们认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如果能够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有所贡献,那么也就是对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未来十年,中国学术界无疑会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界重要的结构性要件。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