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转变,从体制创新开始
m.folksfolks.com 2010-03-10 15:59  孙立极 贺勇 罗艾桦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考核体系:

发挥“指挥棒”作用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代表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他建议,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通过合理设置绩效考评机制,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地方政府领导的政绩相挂钩;合理细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目标和评价体系,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有据可查。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王战代表介绍,上海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综合效益”、“人民生活”、“创新能力”、“服务功能”、“人口资源环境”五大板块衡量上海发展水平,具体指标达到了43项。

广东省去年试行的干部考核办法,今年将正式实行。这套干部考核体系去年甫一推出,就引起关注。因为广东省将21个地级市划分为都市发展、优化发展、重点发展和生态发展四类区域。每个区域按功能不同,侧重考核指标也不尽相同。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局长王东代表介绍,从2003年,增城就开始分区域考核干部。北部山区多,只考核农业和服务业产值;南部经济发达,侧重于考核工业产值;几年来,增城不但经济增长快,还荣获联合国“世界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与政府绩效考核一样,干部考核体系也是“指挥棒”,对党政干部从政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并制定了三个试行办法。《意见》不仅强调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也要求干部选拔过程中重视民意、增加透明度。

有利于保障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考核体系,不仅仅看统计数据,更看重人民群众评价。近年来,南京组织了“万人评议”,兰州委托第三方测评政府绩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委员连续几年去青岛考察——青岛每年年底通过电话访问,对各区区长政绩打分,分数占考核指标的30%左右。

政策制度:

围绕“转变”布局

“多年来,之所以转变发展方式步伐不快、效果不够明显,一方面是源于对GDP的崇拜,另一方面是缺乏转变的勇气。消除这些深层次的障碍,就要通过政策、制度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王战说。

吴江也认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有主张就完成了,要体现在很多层面,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范的变化,包括整个社会参与。”

代表委员们认为,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包括健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机关执行力和公信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引导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要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制度,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制定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包括设立基金会和国家奖项。”缪合林则建议,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氛围。

从去年底开始,国内出现两个看来矛盾的现象:“用工荒”和“就业难”。针对经济增长过程中人才结构失衡的现象,吴江建议,“政府可先摸清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出台政策,示范引导。”

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人才优先”,重点培育目前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吴江认为,“创新型领军人才不是政府扶持出来的,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要把力气放在培育人才市场、发展人才市场上。”

“低碳”成为今年两会热词。代表委员们认为,要通过立法来鼓励“低碳”生活方式,用法律手段来促使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用法律手段来引导人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