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高房价: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m.folksfolks.com 2010-04-27 10:01  荆 强 来源:红旗文稿    我来说两句

二、高房价带来了什么?

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已经不单单是经济问题,带来的是一系列突出和潜在的社会问题。

高房价加剧了社会分化趋势,住房消费成为贫富分化最集中、最突出的领域。200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一半左右上榜富豪的主业为房地产。2009年胡润百富榜前10名中,从事房地产业的富豪占据了8席,其中有4位是首次跻身前10名;身价在290亿以上的地产富豪有6人,最高的达到了320亿。最近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去年内地千万富翁增加了5万人,急速上升的房价使大批“炒房者”成功晋级,是这个数字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胡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外富豪很多集中在娱乐业,而中国最多的是建筑业、房地产业。据媒体报道,2009年10月14日,香港富豪聚集地一个复式楼盘创造“全球最贵”分层豪宅纪录:一名中国内地富豪以4.39亿港元买下一套公寓,成交价每平方英尺7.128万港元,约合每平米70万元人民币。另据报道,2009年12月6日,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段的54套高档公寓,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被一位神秘买家以3.53亿元的价位买下,其中最贵的一套豪宅配设有室内游泳池,可俯视外滩全景,市价估值上亿。一边是富豪们一掷千金购买豪宅,而另一边却是一些地方大片的棚户区,贫富两极分化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有学者指出,随着房价不断涨升,居住地域和居住水平出现明显分化,“富人区”和“穷人区”现象在我国一些大城市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富人住市中心,穷人向郊区迁移,房产成为一个人身份、地位、财富的重要象征,畸高的房价正在使富人和穷人之间形成一道巨大的裂痕。

房价高企严重制约居民消费。有媒体指出,高房价和高按揭严重透支了购房者的未来收入,也恶化了现实和潜在购房人群的未来收支预期,不利于当前和今后消费的扩大。有学者说,高房价“挤占”了居民的即时和潜在消费能力,会导致几代人的消费能力全面下降。有网民称:“20年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以及20年后将要赚的钱,都变成这栋房子了,哪里还有钱消费?”中国人民银行在50个城市进行的2009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2%的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43.1%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中国银联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持卡人对购房有较强的刚性需求,房价的快速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持卡人在非生活必需品领域的消费支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称,目前房价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围,85%的家庭无力买房。“一套房消灭一户中产”、“房贷使半数白领在通胀中破产”等等,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房地产业畸形发展蕴含着巨大风险。有学者分析指出,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方式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正在积聚风险。一是居民住房消费观念错位。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我国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逐步流行起追求大户型,追求一步到位,追求高档配套设施和豪华装修,重购买、轻租赁,把买房作为解决居住问题惟一手段等超前消费观念,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极不相称。二是住房消费模式超前。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信贷政策的放开,的确让许多居民圆了自己拥有住房的梦想,但圆梦方式基本上是靠银行按揭贷款。许多城市居民手里有几万、十几万元钱就敢买房,许多年轻人刚参加工作就买房,而且是买大户型房,买房的钱主要是从银行贷款。住房自有率畸高,租赁率很低。事实上普通工薪阶层面对的是完全市场化的住房租赁市场,既买不起商品房,又租不到公共廉租房。正是这种超前的住房消费模式,推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房价一路走高。但这种消费模式在根本上是靠银行贷款支撑的,因而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有人称之为“中国式次贷”。三是房地产投资、投机过热。随着房价一路上涨,越来越多的人把住房作为投资品,大量以投资或投机获利为目的的资金涌入楼市,炒高房价,堆积泡沫。据媒体报道,一些大城市的楼盘,自住性购房只占一半多,30—50%为投资或投机性购房;在北京、上海的一些小区,大量已售房屋实际上没有人住,空置在那里待价而沽,正是这些炒房资金在不断推高房价。房地产业的超高利润率,导致许多资本偏离主业,纷纷投入这一领域试图分一杯羹。银行介入太深、贷款比例太重,导致流向其他产业的金融资源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挤出效应。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