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成效
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南海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应对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得到增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融洽。
第一,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南海的陶瓷、有色、纺织、玻璃等传统产业在整治改造中提升,企业数量减少了,产值却增长了56.6%;电子、装备制造、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在发展引进中壮大,形成了以液晶显示、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绿色照明为主导的高新产业集群。2009年,汽车配件、电子信息产值均超百亿元,税收总额近10亿元;都市型产业在培育集聚中崛起,产业基地吸引了30亿元优质资本和200多家科技企业。在产业强劲增长的带动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6.7%,人均储蓄增长37%。
第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日益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扭转了南海以往GDP与污染物排放量、能耗同步增长的趋势。2007年以来,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了44%,化学需氧量下降了18%,万元GDP能耗降低了32%。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06年的87.8%提高到2008年的96.9%。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投诉事件日渐减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城市布局明显优化,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产业转型、环境再造加速推进了城市功能转型,“工业南海”正在向“城市南海”、“生态南海”梯次迈进。由于众多污染企业退出,大量土地得以盘活和重新规划,优化了城市布局,提升了竞争力。南海正在建设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被列为广东省七大金融创新平台之首;千灯湖地区依托优美的环境和发达的服务业,正成为广佛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区域。同时,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的改善,使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和谐带来的安宁。2008年,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提高到84.8%,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到96件/万人,报警数比2005年下降42.6%,实现了“经济在上升,污染在减少,生活在提高”的目标。
第四,环保投入不断增加,经济发展“率先突围”。2007年以来,南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整治城乡环境,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的资金超过100亿元。不仅有效拉动了内需、优化了经济结构,而且降低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升了GDP,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走出了一条环境再造带动区域升值的发展路子。在2008年实现GDP增长16.5%的基础上,2009年上半年实现GDP增长13.2%,比广东省平均水平高出6.7个百分点,在珠三角地区排名第一。
- 2010-05-06关于2010年度福建省研究中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2010-05-05法制化,社会发展必然要求
- 2010-05-05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使命
- 2010-05-05胡锦涛给农大师生回信引起强烈反响
- 2010-05-05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时间表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