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李曙光:遏制学术不端重在教育防范
m.folksfolks.com 2010-05-20 15: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要解决学术不端问题,诚信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是关键,并需要通过媒体舆论来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社会。

除了事先的教育防范外,事后的严格处罚也非常需要。如果学术造假、抄袭剽窃问题已经发生,无论该事件涉及什么人,都要态度坚决地严肃处理。

目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很多人存在急于求成、快速致富的浮躁心态,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明知故犯,投机取巧,包括不尊重知识产权、盗版、搞假货。这样的心态体现在做学问上,就容易造成学术诚信的缺失。

科学研究本是追求真理、非常严肃的一项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有些人不求科学真理而追求名誉和地位上的认同,这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假如社会上有太多的人没有羞耻心,不把抄袭、剽窃当做一回事,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那将是很可怕的。要解决学术不端问题,诚信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是关键,并需要通过媒体舆论来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社会。

早期的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追求真理而从事的活动,不是生存的一种手段,也不是一种职业。随着科学技术慢慢扮演起社会生产力的角色,我们的科学研究就具有了两面性,它不仅是人类追求真理的探索行为,也变成了一种职业,成为科研工作者谋生的手段。这种两重性使得科学研究工作必然与科学家的个人利益相联系。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科技界也不能“脱俗”,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丑行也会在科技界出现。当然,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考虑个人利益都是自然的,从社会大环境、管理层面来看,为了让知识分子安心做科学研究,应该创设一个体面的生活条件。在中国的社会条件下,体面生活是指在经济上科研工作者不必为“柴米油盐”等生活问题花很多精力,能过上中等偏上的生活,从而能集中精力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需要全力以赴,社会管理者需要考虑、关照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在追求真理和追求个人利益之间,真理应放在首位。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需要回报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更多的应该是社会对我们工作成果的认同。

我们还要使每个科研工作者认识、遵循科技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科学的第一追求就是探索真理。自然科学的任何一个发现和实验数据都应可重复、可检验,这是自然科学自我约束的法则,不能重复的实验是不能被大家承认的。在这样的法则下,任何造假的数据都会暴露,科研工作者们不能抱任何投机心理。

在科学研究中,要特别强调知识产权观念教育。我们都知道,技术研究强调尊重知识产权,实行专利保护制度,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利益,这是促进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样,科学研究的成果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这种承认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国内外各种科学奖的授予、职称晋升等;另一方面,对科学家知识发现权的承认和尊重。设身处地去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引用时被标注,同样,在引用他人数据时我们也应自觉标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引用时必须标注,不得私下剽窃。只有彼此尊重,才能促进科技共同体行为规范的良性循环。

除了事先的教育防范外,事后的严格处罚也非常需要。如果学术造假、抄袭剽窃问题已经发生,无论该事件涉及什么人,都要态度坚决地严肃处理。国际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非常严肃。一旦出现造假、抄袭问题,你在自然科学界就无法生存发展。由于犯错成本高,惩戒教育威慑力极大,国外的科研工作者不敢去造假。相比而言,国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仍过于宽松,导致犯错成本很低,根本起不到教育惩戒的作用。有些学术造假甚至可能骗取、浪费了国家巨额财产,但是最后的处理往往只在内部进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具有社会意义,公开、严肃的处理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极有必要。

真正的科学家把探索真理视为第一目标,最在乎自己在专业领域里能否干成一件事,最在乎自己的工作能否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若工作成果能在业内获得公认,并应用于生产实践,这就是莫大的荣耀。作为一名院士,我曾被问及如果自己是一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达不到院士水平,那去追求什么,工作动力又是什么?我想,科技发展不是仅靠少数院士推动的,大多数的科研成果都包含有普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每个科研工作者在自己领域内都会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哪怕是一辈子教书,你的学生也可能会在各行各业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浮躁风气的影响下,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如果决定来做科学研究,那么就要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这份事业。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