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国家应优先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教育
m.folksfolks.com 2010-09-17 16:57  巴战龙 来源:中国民族报    我来说两句

人口较少民族因为人口少、力量小,社会文化发展的脆弱性较大,风险等级较高,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因不断受挫而面临传统生活方式难以为继、社会文化转型困难等问题。正是通过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情况的调研和思考,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在当代中国极富影响力的人文思想——“文化自觉论”。费老指出,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良好的教育是培育人口较少民族包括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心态和能力在内的文化自觉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良好的教育是维护民族的自信和尊严,促进其社会持续发展的“公器”。

进入新世纪以来,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民族工作的一个亮点。在短短10年中,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确实都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正式进入国家公共政策的视野,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虽然已整体实现“普初”目标,但尚未整体实现“普九”目标;办学条件虽然已得到基本保障,但是仍未实现根本改善;虽然已基本解决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仍需解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学校课程与当地自然、社会和人文生态的适切性较差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教育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仍在低位徘徊;教师虽然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职后培训,但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仍然存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教师培训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民生虽然得到一定保障和改善,但是生计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转型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和提升人口较少民族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达到“文化自觉、和谐共生”的文明新境界。优先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教育,提升教育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及社会发展的质量,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及社会发展内在的迫切要求。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调研时强调指出,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重视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使人们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费孝通先生也曾针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指出:“我心里想的是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能让小兄弟面临困难,我们有力量帮助他们生存与发展,同时要允许他们在文化走向的问题上有自主权和自决权。”国家优先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不仅是建设完善、成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形塑当代人类文明之新贡献、新成就的内涵之一。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