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张晓晶:未来五年 中国如何从容应对挑战
m.folksfolks.com 2010-11-17 16:31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

“十二五”的挑战

未来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是外部需求萎缩的挑战。如果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基本称得上是“全球化的黄金时代”,那么,经历了这次危机,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恐怕要告一段落。首先,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再平衡与结构调整、金融部门的修复、实体经济活力的重新获得,以及新增长点的发掘,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金融危机之后所产生的财政危机,也会拖累复苏的步伐。2010年的美联储年会后,一份集合了多名央行官员与经济学家智慧的最新研究认为,后危机时代将有“10年过渡期”。也就是说,始于3年前次贷危机所造成的经济颓势还将持续大约7年。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潜在增长率将会有所下降。而且,根据历史经验,在面临增长下滑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抬头。

这表明,中国所面临的外部需求的萎缩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一个会持续较长时间的“新常态”。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十二五”规划的制订与之前有了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要把扩大内需放在重要的位置。

其次,是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挑战。过去30年中国增长奇迹值得欢呼,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特别是增长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这包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失衡;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失衡;内外需之间的失衡,增长与分配之间的失衡等等。增长失衡问题导致未来中国增长面临自然与社会方面的双重约束。一方面,经济赶超与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结构失衡以及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另一方面,只注重增长速度而忽视增长分享的做法,也导致了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之间的不匹配。可见,无论是资源环境所形成的自然方面的约束,还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收入差距所形成的社会方面的约束,都意味着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在加速推进,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西欧早期工业化时期,涉及的人口只有1.3亿,而中国当前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则要涵盖13亿人口。这样巨大的规模和体量,将会给资源能源与环境带来空前的压力。这无疑会对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形成自然方面的约束。

与此同时,社会方面的约束也在增强。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其一,中国目前基尼系数在0.46左右,已经超出了0.4的国际警戒线标准。其二,从统计数据上看,城乡收入差距在3.3倍左右,但考虑到城市隐性补贴以及社保等因素,城乡差距还要大得多。其三,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在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之间大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中,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处于一个逐步下滑的过程。这些表明,收入分配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成为扩大内需与转变增长动力的瓶颈和障碍,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