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是什么磨掉了孩子的“棱角”
m.folksfolks.com 2011-04-29 15:41  袁新文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总书记的论述,既是对青年学生寄予的厚望,也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天赋潜质也各不相同。正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是当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总书记讲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共鸣, 就在于今天的教育界,压抑学生个性、磨灭孩子“棱角”的现象普遍存在。

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有一种明显倾向:重视集体主义教育,忽视自我意识培养;重视规章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忽视个性心理的发展。而在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形成的“大一统”理念影响深远: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要求、统一考试、统一录取……“一刀切”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者习惯用同一个教育目标、同一种教育标准培养和要求学生,习惯用相同的教育模式、相同的教育策略来实施教育教学计划,其结果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忽视了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罗素曾说:“富有才华的个人发展,需要有一个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强求一致的压力的童年时代。”然而,在应试教育环境里,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弯了孩子的脊背,也挤压了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分数和升学率成了教育质量的代名词,成为老师评价学生、学校评价老师、政府和社会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尺。“天天围着分数转,月月为了分数干,年年盯着分数线”,学生、老师、学校,为了分数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战,哪有心思琢磨考试以外的“小事儿”?哪有精力考虑什么个性发展?

在考试和升学的沉重压力下,中国家长时常感到无助、无奈,时常纠结、焦虑,无意中也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北京市家教研究会针对部分中小学生家长的一项调查显示,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已成为家庭教育中不容乐观的问题:当孩子把冰激凌放进热粥里吃时,竟有近40%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训斥,“批评他不听话,胡来”,甚至“绝对不允许”;当孩子想体验一下如何煎炸食品时,只有11.4%的父母允许孩子单独试一试,近10%的父母会让孩子“躲远点”或“回屋学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发展,离不开自由宽松的空气。邹承鲁院士回忆在西南联大的求学时光时曾说:“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着自己的兴趣……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应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发展个性、彰显本色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