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刘奇葆:社会主义制度铸就抗震救灾伟大奇迹
m.folksfolks.com 2011-05-03 16:35   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灾后重建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阻止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优越的社会制度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可能帮助群众重建家园。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3年来,四川人民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不仅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奇迹,而且实现原地起立、发展起跳,创造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奇迹!昔日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亮丽窗口。

一、党的领导是创造伟大奇迹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显著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四川人民能够战胜特大地震灾害,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

地震发生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国务院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在余震不断、险情频发的危急时刻,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深入灾区视察灾情、指导救灾,全国上下迅即形成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局面。

四川省委、省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省级领导干部各就各位,靠前指挥,震后几小时内,省、市、县、乡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形成。灾区各级党委临危不惧,保障有序,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快速行动,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1万多个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始终战斗在救灾第一线,面对生死考验,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生还者中,80%以上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组织群众抢救和自救互救出来的。在大灾面前,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对基层群众的动员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徒步行军、涉水前进、超常空降,第一时间挺进龙门山断裂带,深入崇山峻岭之中,抢救生命,救援群众,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军民团结共奋战,先后打赢了抢险救人、安置群众、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维护灾区稳定等一场场硬仗。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发社会动荡,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抗震救灾奇迹。

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始终是在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有序推进。地震后第七天我们就开始谋划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重建总体目标,作出了“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决策。按照党中央“灾后恢复重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要内容”、“把恢复重建作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要求,我们把功能恢复与跨越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城乡住房、基础设施、产业、城镇、文化、生态六大重建以及精神家园重建。与此同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实施“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全省经济迅速走出低谷、止滑回升,进入加快发展的轨道。不仅灾区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大变化,全省经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13.7%,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的5年。2010年,四川经济增长15.1%,创历史新高,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国第八位。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