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干部论坛 > 正文
统筹城乡改革推进“两化”互动
m.folksfolks.com 2011-08-09 16:07   来源:《四川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体制根源来看,要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最重要的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构建城乡之间人口自由迁徙、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衡覆盖的新型城乡关系。

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过程。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均强调以非均衡发展带动速度和效率的提升,而对于非均衡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引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公平性问题等有所忽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在尊重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工业化与城镇化,更加注重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公平与效率、发展与保护等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四川省省会、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以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总领,通过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为前提。我国的城乡关系,主要形成于我国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重点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以及服务于此的制度构建和变迁,前者使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步入城乡二元发展的轨道,而后者则使城乡二元结构具有了深刻的制度背景,演化为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体制”,制约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因此,从体制根源来看,要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最重要的即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构建城乡之间人口自由迁徙、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衡覆盖的新型城乡关系。“成都试验区”通过系统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一体化,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基层治理创新为核心对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进行了大胆尝试。

二是以城乡功能和形态优化为基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产业结构演进与空间结构调整协调推进的过程,其中的关键即在于“城”、“乡”在产业功能与空间载体转换中的一致性。“成都试验区”在以“三个集中”提升城乡空间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域成都”的理念,明确了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总体功能分区,确定了一批引导产业有效聚集的战略功能区,对成都全域进行统筹规划,统筹安排全域范围内的要素流动和产业布局,以此推动城乡功能和形态的合理重组与更迭,形成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空间和载体。

三是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动力。根据一般工业化的规律,工业化第一阶段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一般是轻纺工业,到第二阶段才进入重化工业化,然而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相应制度安排,成都工业化最初却走上了一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这使得成都与全国一样在改革开放初期呈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成都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体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体转变,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注入了动力:加快培育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演进,实现由生产主导型向流通主导型转变,形成对市场具有较强控制能力的优势产业,促进工业化质量的提升;针对成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强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整个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抓住城市化、国际化加速发展的契机,通过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来满足更大区域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通过八年的探索实践,“成都试验区”在统筹城乡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值得推广的经验,同时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未来“成都试验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刻认识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肩负的重大责任,倍加珍惜并用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既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做大工业总量和城市规模,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业化城镇化质量,在全省推进 “两化”进程中发挥好带头作用。

(作者阎星系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高洁系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改革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