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泄露重要经济数据危及国家安全

m.folksfolks.com 2011-10-26 16:52  罗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提前掌握重要经济数据有时能决胜商场,因此,近年来不少唯利之徒不惜冒违法风险,屡屡盗取国家重要经济数据。最近,又有两名国家干部因此而被绳之于法。

犯罪成本小利益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在正式发布前,属于国家秘密。然而,总有人敢铤而走险进行泄密,原因只有两个字——利益。

看孙振、伍超明二人案件发现,他们的泄密对象都是证券行业从业人员。宏观经济数据对一般百姓而言不算什么,对证券行业从业人员却意味着可观的经济利益。

据该行业有关人士透露,看似简单的一个数据,有可能创造一个投机性交易机会。比如,在债券市场,若获得的数据较市场预期悲观,则提前卖出以控制风险,若获得的数据比市场预期乐观,可先期购入以获利。还有,证券公司的研究员如果总是能准确掌握宏观经济数据,就可以获得基金更多的“分仓”收入,也有更多的客户愿意跟着他,还能获得公司的奖励。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秘书长陈惊天博士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重要经济数据的流转环节多,监管难,重要经济数据的犯罪成本小,利益大也是造成泄密案件屡屡发生的原因。陈惊天说,刑法关于涉密犯罪的规定还是比较完备的,但是犯罪的一般预防的效果是与“违法必究”得到实践印证的程度呈正向关联关系的。实践中查办泄密案件存在发现难、取证难、立案难、处理难的问题,使得打击犯罪的力度跟不上去,被查处的比例小,犯罪成本自然很小。犯罪成本小利益大的客观环境容易使人铤而走险。

泄密引发市场波动

少数人提前获取重要经济数据中饱私囊,却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比如,今年4月14日,香港媒体提前曝光内地经济数据后,全球金融市场因此波动。路透社报道称,美元指数DXY挫跌至近16个月低位,此前泄露的中国经济数据略胜过分析师预期,推动欧元对美元升至1.45美元附近。

陈惊天认为,重要经济数据反映了国家宏观经济指标,它不仅关乎决策层对国家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控,更是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风向标。每一次经济数据泄露以后,股市发生异常波动,异常波动背后就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出现。泄露重大经济数据的行为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影响,经济秩序遭到了破坏,干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于会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危害极大。

保密管理日益严厉

针对屡屡发生泄密案件的状况,我国有关部门已采取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永胜表示,国家保密局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密管理措施。

为减少数据被泄露的可能性,国家统计局已从7月份起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提前数据发布时间。同时,还进一步缩小了涉密数据的人员和范围。

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数据的保密能力?陈惊天建议,对涉密单位的外部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大涉密犯罪的打击力度;二是要加大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对涉密单位的内部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强法律观念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帮助指导有关工作人员和涉密人员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技能,加强法律观念,筑牢保密思想防线;二是要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要健全保密措施,强化内部管理;要组织专项检查,加强内部监控工作。

统计局央行原干部泄密获刑(链接)

本报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郑娜、石畅)去年5月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多次被泄露。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通报了两起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查办情况。国家统计局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伍超明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分别获刑5年和6年。

  • 责任编辑:王秀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