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 正文

社保如何更给力—对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

m.folksfolks.com 2012-01-12 16:56  白天亮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我来说两句

老龄化怎么办——

对“空账”无须过分担心,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9万亿元,当前按时足额支付没问题;

社保金投资运营正在研究,投资有多种选择,前提是确保安全

【镜头】莫玲就职于北京一家出版社,月工资6000多元,每月的工资条上都会显示扣去养老费近500元。拥有养老保险让莫玲感到心里踏实,但最近,相继在网络上看到“个人账户实际上没钱”以及“近半省份养老金透支”等消息,让她担心起来,“等我20年后退休时,正是中国老龄化高峰,养老金支付有保障吗?”

记者:前不久,有学者提出,中国目前养老保险空账高达1.3万亿。这让许多人为“养老金还能不能发得出”担心。社会保险基金当前是否存在支付风险?

胡晓义:首先要请大家放心,目前社保基金按时足额支付没问题。

对于空账问题,要全面地来看。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最初整个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的方式,个人账户是记账。从2001年开始,陆续在13个省份做实个人账户。

如果单看个人账户,空账的确存在且数额不低,目前正在逐步做实的过程中。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整个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是有结余的。2011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35万亿元,总支出1.8万亿元。加上历年的结余,目前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结余达2.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约1.9万亿元。统筹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不存在太大问题。

当然,目前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因此有的省份盈余有的省份不足,不足的省份需要财政补贴。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最大的不同在于,商业保险往往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运作“以收定支”,出现“收不抵支”就很难运行下去。社会保险则不同,当然也要避免出现巨大的赤字,但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不仅看自身收支,而是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等紧密相联。因此,我们既要未雨绸缪,又要充满信心。

记者:那么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又怎么样呢?

胡晓义:“老龄化”的确给制度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7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15%左右。有学者测算,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在2015年前后突破50%,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机会窗口”将逐步关闭;即使严格控制养老金增长水平,2030年前后养老金支出总额也将以10万亿计。各种研究的成果还需深入论证,但总的判断方向是一致的,即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一是不怕,坚信只要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国任何时候都能养活自己的老年人,而且会让他们生活得越来越好;二是认真对待,因为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发展中大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上没有先例,必须立足于国情不断地探索,抓紧进行制度、政策、资金安排的准备。

记者:具体的准备包括哪些呢?

胡晓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扩大覆盖面,向“全覆盖”迈进。覆盖面扩大了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共济”的功能。

二是增加资金储备。除了我刚才提到的社会保险基金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所累积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为将来有可能面对的支付高峰做好储备。

三是安全投资保值增值。随着资金积累的增加,应当考虑采取措施避免贬值。目前人社部正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研究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问题。我想强调一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在一个较长周期内实现保值增值。投资有多种选择,但都必须符合安全第一、收益稳定、全部收益用于参保人这几条基本原则。

四是一些地方在进行延迟退休的探索。目前,中国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我们首先要进一步规范退休制度,同时对一些地方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探索积极地总结有益的经验。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