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 正文

韩寒为什么不容触犯“写字人的底线”?

m.folksfolks.com 2012-01-30 08:32  杜 浩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对于这一现象,有的图书出版营销方面的人士认为:作家转为明星品牌,将逐渐成为文学出版业的一种主流。就出版界而言,这些当红的、流行的、超级畅销书作者本身就是一个产品线,他们在自己作品的基础上,聚集更多同类型作者,发展成规模更大的品牌,是一个自然趋势。的确,一些作家组成写作团队,经过策划团队的策划,打造起规模化的产品线,是颇为符合当下包括畅销书创作在内的文化生产的模式特征的。这种文化生产中的特征,就是以市场利益为原则,考虑畅销,考虑版税、印数等利润。

记得帕斯卡尔曾这样说过:当人们看到自然的文笔时,感到非常惊奇和兴奋,因为人们原先以为读的是作者的东西,而现在却从中认识了人。这是说,一个作家的写作,臻于最高的境界应该是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人格特征和精神特质。而那些通过写作团队或策划团队,生产出来的复制化、模式化、标准化的文学或作品,我们触摸不到作家的生命感,感受不到他的心灵,更看不到他的真实的灵魂。说到这次质疑,韩寒的父亲也非常看重这一点:“韩寒的行文风格目前在中国找不出第二个,任何人不信都可以模仿一个给大家看看。田里长的是麦是草,老农一看便知。”

我们都有这样的文学阅读经验和感受,一些传统的作家他们对文字是有敬畏感的,所以在写作的时候精益求精,往往字斟句酌,一个句子,一个词可能要斟酌好久。不仅仅是鲁迅那个时候,更后一点的作家也是如此,比如孙犁他们,对于文字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既是传统文化的遗风,也有他们本身对文字的严谨。但是现在的很多作家都没有这种态度了,而是写作追求复制化、流水作业。所以,韩寒说自己是“一个特别看重职业操守的人”,不容“触犯我作为写字人可以容忍的底线”,这种态度不止是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更是要表达留住那一份对文学、对写作、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吧?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