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福建日报看龙岩> 正文

龙岩采茶灯:拿得出最“土”的 演得了最“火”的

m.folksfolks.com 2013-12-10 10:02:3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文化·人物

黄淑霞:让采茶灯“照”进生活

东南网12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张杰 通讯员 温连光)

70岁的黄淑霞阿姨,是采茶灯省级“非遗”传承人。一见面,她就给记者唱了一曲:“采到东来采到西,采茶姑娘笑眯眯。过去采茶为别人,如今采茶为自己……”

“是不是很熟悉?好多人不知道采茶灯,但是一听曲调,马上就知道了。”说完,她拿出一叠贺卡和信件,展示给记者看,“这是学生们寄给我的,你看有20多封呢。”

黄阿姨说,这是她感到非常自豪的事。去年6月,黄淑霞带着采茶灯“进课堂”,到龙岩一中教学生表演。为了让学生们喜欢上这项“非遗”,她可费了一番脑筋。

“一开始,都没人愿意学。学生们都觉得是老人家的表演,还没开始学就没兴趣了。”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从表演语汇、舞蹈动作上对采茶灯做了改进。“我给小‘茶婆’们穿上短裤、靴子、花衣服,披上了漂亮的薄纱,打扮成漂亮的小‘茶婆’;两个小‘茶公’配上高跷,小孩子表情不丰富,我给他们戴上面具,表演时,他们一出场,同学们都惊呆了。”

经过黄淑霞的特殊编排,孩子们变得愿意学习。“高二的学生们学了一个月,他们不但跟着我学,自己也会在课余时间练习。练习挺辛苦的,最后结果很不错,我们的节目获得了省中小学文艺汇演龙岩地区的一等奖。”

“采茶灯的每个动作,都是来自于生活,体现的是闽西人的勤劳。清晨打了露水的茶更香,采茶姑娘们都提着煤油风灯,在天亮之前上山采茶,于是表演道具中有了风灯和麦折扇;因为露水多,采茶女们要打掉露水,于是有了采茶灯表演中打草的动作。不管是哪个年代,采茶灯都和我们的生活走得很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采茶灯用来宣传政策、形势。后来,凡是家里有婚嫁喜庆的事,都会请表演队来演采茶灯,因为‘灯’和‘丁’谐音,有添丁的意思。现在在农村,还有许多人在表演采茶灯。”黄淑霞进一步解释道。

作为传承人,黄淑霞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她一直在尝试让现代人更能接受、喜爱采茶灯。至今,她已经为采茶灯表演研究创排了34稿了。“在省运会开幕式上,我们把采茶灯的道具灯换成从天而降的大灯笼、配上五彩彩带,把体育竞技融入表演;在旅游节上,我们搭配上宣传唱词,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在专业表演舞台上,我们又设计细腻的舞台语言。”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龙岩市举行了万人采茶灯表演,黄淑霞说,当时共有10100人表演,几乎每个乡镇都有队伍来参加表演,“我们设计了大方块的色彩,原本手上拿着的小蝴蝶,在万人表演时,变成穿着的蝴蝶衣,气势磅礴,人数和场面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应该是采茶灯的历史上最鼎盛的时候了”。

“但是不管怎样,采茶灯的创新改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有些传统的元素、舞蹈语汇不能变,重要的动作如蝶步不能抛弃。如果在表演中过度创新,比如有人加入了迪斯科元素,那就跑得太远,不能叫采茶灯了。”她说,采茶灯应该有粗有细,有民间版,也有专业版,有老年版,也有少年版,这样一来,谁都能看、都能演,采茶灯才真正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