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文化> 正文

漳平工地施工挖出一古墓 墓主人或为明代“土豪”

m.folksfolks.com 2014-01-16 07:30  郑瑜 来源:海西晨报 我来说两句

石棺质地坚硬,现被安置在施工地现场,等待专家的考证。记者 郑瑜 摄

铲车司机挖掘山体时意外挖出一具“三合土”石棺,质地非常坚硬。墓碑上的墓志铭显示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明代和平人。三合土建墓,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墓葬方式,专家表示,墓主人应该是“土豪”级别的。

晨报讯(特派龙岩记者 郑瑜)前天下午,在龙岩漳平市第三中学新校址施工现场,意外挖掘出一块长方体巨石。昨天上午,在发现巨石的周边,又挖掘出墓碑及刻有墓志铭的青砖。墓经当地文物局工作人员初步认定,巨石为明代“三合土”质地的石棺,内部装有一具棺木。今天,省博物院考古队将前往调查,内部是否有陪葬品将开馆考证。

工地挖出3米长石棺

前天下午,施工队的铲车司机黄师傅来到漳平市第三中学新校址施工现场施工,工地距离市区约1公里。下午3点左右,黄师傅开着铲车进行山体挖掘作业。突然,“哐”的一声,一块巨石从松动的土层滑落,坠落在黄师傅的铲车前方。施工人员都吓了一大跳,赶紧跑过来查看。只见这块巨石长约3米,高和宽都在1米左右,质地坚硬。

黄师傅凭经验断定,这是一具石棺。“我们施工之前,四下勘察过了,并没有发现墓碑,否则施工前是要公示的。”由于当天没有发现墓碑或墓志铭等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施工人员便把巨石拖至一边,并上报了当地文物局。

被挖出来的墓碑上写着墓主人的名字

墓主人或为明代和平人

昨天上午,漳平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来到施工地现场勘察,确认该巨型石块为“三合土”石棺,内部应该还有一座棺木。在昨天上午的勘察中,工作人员还挖掘出一块石碑和两块青砖墓碑。石碑高约80厘米,厚度约为15厘米。石碑为墓主人的两个儿子所立,碑上清楚刻着墓主人的名字“静一朱氏”,下葬时间为“大明嘉靖瑞巳亥年正月十六日”。专家称,墓主人下葬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

另出土两块青砖烧制的方形墓碑,一块刻有墓志铭,并用红漆誊写,部分红漆已经脱落,依稀可以知道墓主人为漳平和平(村/镇)人,及其出生年月以及死亡时间,根据墓志铭可以看到,墓主人在生前曾告知子孙,希望“没后葬我于易坑口”。另一块青砖墓碑上则写有墓主人名字、下葬时间,以及立碑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分别为“陈文衡”和“陈文衢”。

省考古队今日前往调查

那么,发现墓葬的地方是否就是墓志铭中所说的“易坑口”呢?

据漳平市文物局周局长介绍,明代的地名难以考证,尚不能确定。他告诉记者,发现墓碑后,他前往漳平市和平镇查看陈氏一族的族谱,发现确实有“文”字一辈的子孙,但并未在“文”字辈子孙中发现墓碑上的这两个名字。

周局长告诉记者,石棺为三合土制造,质地非常坚硬。这种建筑方式,在明清时期常被用来做石棺,可以保障内部木棺的完整,不易腐坏。“所以石棺里面应该还有一座木棺。龙岩的丧葬习俗,一般为‘捡骨葬’,就是先下葬,过一段时间再开棺捡骨,另行安葬。三合土建墓,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墓葬方式,墓主人应该是‘土豪'级别的。”周局长说。但他也提到,墓碑制作较为粗糙,工艺不甚考究。

“具体情况还不好说,我们已经联系省博物院考古队的专家,专家来查看后,或将开棺考证。”周局长说,今天,省考古队专家将前往漳平,实地考察。

三合土石棺

三合土是三种材料经过配制、夯实而得的一种建筑材料,不同的年代和地区有不同的三合土。

据介绍,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清代,除有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龙岩地区出现的多为石灰、黏土、细砂制成的三合土。三合土一般也被认为是土楼的建筑材料,使其能承载巨重、经风雨数百年不倒。

专家介绍,使用三合土制造石棺的墓主一般为大户人家。三合土石棺内一般为“一棺一椁”,三合土是这副棺椁的封泥。三合土混合后,经过多道程序的捣和舂,直至变得极具黏性,夯实之后,硬如岩石。装有尸体的棺椁被放置在三合土中间,密封后不渗水、能透气,这种设计使得遗体和棺椁能得以长期保存。

(记者 郑瑜)

相关新闻:

龙岩一工地挖出明朝“石棺”

墓主人为漳平人,死于明朝嘉靖年间,家境或殷实

▲“石棺”保存完好

东南网1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 卢婷婷 文/图)前日,龙岩漳平市一施工地,挖到一具“石棺”,昨日,又挖出墓碑和墓志铭。

目前,“石棺”暂未开启。但从出土的墓碑及墓志铭可知,墓主人朱氏,生于明朝,葬于明朝嘉靖巳亥年正月。

漳平市文物局相关人士表示,今日省里的考古专家将到漳平对“石棺”进行考证。

现场:山头掉下一“石棺”

发现“石棺”的工地距离漳平市区一公里左右,为漳平市某中学新校区施工地。目前,工地正在平整土地阶段。

昨日,导报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出土的“石棺”长约2米、高1.5米,呈黄白色。

施工方负责人介绍,14日下午,铲车在一个小山包平整土地时,突然,从山包上掉下一块“巨石”。“巨石从山包滚落下来,起初以为是平常的石头。”

▲出土的墓碑

负责人说,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具“石棺”。于是,施工队把“石棺”移至一旁,加以保护,并将此事告知漳平市文物局。

昨日早上,漳平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在发现“石棺”的山包上进行再次挖掘。此时,山包上又挖出墓碑、墓志铭。

据了解,“石棺”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外部为“外棺”,坚硬如石头,一分厚度20厘米左右;内部还藏有一“内棺”,为普通的木质棺材。这个“石棺”保存完好,“外棺”并未被破坏,所以,无法看到“内棺”。

揭秘:墓主死于嘉靖年间

在“石棺”的旁边,还有一块墓碑。墓碑正中写着:顯妣静一朱氏墓(注释:顯为显的繁体字,显妣意为亡母)。墓碑右侧写着:孝子陈文衡、陈文衢奉祀。墓碑左侧写着:大明嘉靖巳亥年正月十六日立。

漳平市文物局局长周阿强说,从墓碑上可以看出,墓主人叫朱静一。她的两个儿子陈文衡、陈文衢给她立了这块墓碑。墓碑立于嘉靖巳亥年,迄今400多年。

而与墓碑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墓志铭。导报记者看到,墓志铭为正方形,长约25厘米。墓志铭上的文字为红色,有些文字已经模糊不清,墓志铭依稀介绍墓主人的生平、死亡和下葬时间。

从墓志铭上,可以大概获知,朱氏生于明朝(具体年份模糊不清),死于嘉靖年间(具体年份模糊不清),嘉靖巳亥年正月××日(具体时间模糊不清)葬,葬于易坑口(墓地所在地名)。此外,墓志铭还介绍了朱氏的生平,但是无法看清。

在墓志铭的右侧写着:漳平县和平。周局长说,墓主人可能是如今的漳平县和平镇人。墓主人儿子姓陈,但是,翻阅漳平陈氏族谱,并未记载过陈文衡、陈文衢两人。

讲述:墓主人家境或殷实

据周局长介绍,10多年前,漳平市另外一个工地,也曾出土过一具“石棺”。他说,那个“石棺”开启后,墓主人保存较好,连胡须都能看到。“因为‘石棺’是三合土结构,密封程度很好,能够防止‘内棺’被腐蚀,所以,墓主人保存较好。”周局长说,“石棺”开启之后,尸体很快就氧化变黑。

据介绍,在龙岩,类似的“石棺”已经被挖掘过多次,2011年,在龙岩新罗区也曾出土类似的“石棺”。

据悉,明清时,在龙岩如有人去世后,一般会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地方埋葬死者。而为了让棺木保存完好,会选择用“三合土”制造“石棺”保护棺材。有“石棺”的保护,木质棺材就不会被氧化腐蚀;这种埋葬方式,在清朝时居多,且多是有钱人家。

“所以,不是一般人都用石棺埋葬,这个墓主人或许在当时家境还比较殷实。”周局长说,今日,省里的考古专家将到漳平对“石棺”进行考证。

相关新闻

“石棺”是如何制作的?

“石棺”的材质“三合土”,成分为石灰、黏土、细砂。

据悉,这种“三合土”结构坚硬,一旦夯实之后,就好比一块巨大的石头。“石棺”制作时,石灰、黏土、细砂要经过几道程序的捣、舂,直到“三合土”变得黏性十足,夯实之后,就会成为“石头”。

“石棺”的做法,就是先造出一个洞穴,把木质棺材放进去,然后封住洞口。这样“石棺”里头的木质棺材就不容易被氧化腐蚀。“石棺”葬法在古代较为常见,一般称为一棺一椁。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