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生活> 正文

龙岩市将具备抵御中等地震灾害能力

m.folksfolks.com 2014-05-12 11:43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图为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现场

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震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9日,记者从市地震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防震减灾水平,目前,我市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走在全省前列,到2017年,将实现具备抵御中等破坏性地震灾害的能力。

“全市有龙岩、长汀两个专业台站,以及测震、土层强震、地磁、形变、GPS等观测手段,共31个地震监测台,地震监测手段丰富,台网布局合理。”市地震局副局长王德福告诉记者,在监测预报方面,我市还围绕打造“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群测群防体系,实现了全市134个乡镇地震宏观观测网全覆盖,可以确保宏观异常观测报送处置及时科学。

为提升全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近年来,全市不断壮大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全市拥有9支主要由消防官兵组成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另外,全市还拥有10来支行业救援队伍以及约50支的社会志愿者救援队,形成了专业、行业、志愿者等多层次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体系。

据王副局长介绍,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建有28处应急避难场所,其中,中心城区3处,新罗、长汀、上杭、武平、连城等个县(区)各3处,永定、漳平各5处。据统计,应急避难场所总有效面积达52万平方米,可容纳20—40万人同时避难。

如何将防震减灾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继2010年成功研发“龙岩市地震快速反应系统”后,去年,我市在全国首创,研发了基于手机终端的“龙岩市防震减灾市民服务系统”。该系统能为市民提供实时震情速报信息、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地震应急措施等全方位的防震减灾服务。王副局长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完成试运行,下半年将在全市进行推广。

此外,记者从市地震局了解到,从今年的防震减灾宣传周开始,我市将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 配套稿件一:全市28个应急避难场所分布:中心城区:烈士陵园,中山公园,人民广场新罗区:适中中学、白沙中学、小池中学运动场永定县:永定一中、二中运动场,城关中学、抚市中学、坎市中学运动场上杭县:上杭一中、上杭二中、上杭四中运动场武平县:刘亚楼将军广场,十方中学、职业中专运动长汀县:火车站广场,原儿童乐园,母亲缘广场连城县:城市公园,连城一中、二中运动场;漳平市:漳平一中、二中、三中体育场,体育中心,榉子洲公园。

消防官兵在连城开展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培训

防震减灾知识知多少?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调查活动,根据全市人口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年龄、学历因素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市民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为38.37%,不少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市民的地震常识较为贫乏,尤其是地震宏观异常知识还未普及。

“地震通常伴随着一些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即地震的宏观异常。”市地震局王德福副局长介绍,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植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但有时地震不一定有宏观异常现象,而宏观异常现象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王副局长提醒,市民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散布谣言,而是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等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地震部门,由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另外,王副局长提醒,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提高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适度控制人口密度,以及避震方法合理,自救互救措施得当,防御物资准备充分等,对减轻地震灾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科学避震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2.内墙墙根、墙角;

3.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而以下场所不利于避震:

1.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

2.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

震后如何自救

1、保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2、保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3、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

4、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援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市民可登录福建省数字地震科普馆(网址:http://fjdspm.com),身临其境地进行参观学习。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池银花采写,资料图片由通讯员许晓娟提供。)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