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生活> 正文

“‘岭头模式’,可以复制!”

m.folksfolks.com 2014-06-17 09:33:53 陈良锦 蔡添高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岭头村公路养护员廖松魁在铲除路面上的沙石

老支书爱路情深

5米宽的路面干净整洁,排水沟和涵洞通畅。去岭头村的路上,我们不时下车步行,察看路况。

如果没听介绍,很难相信,这条村道2003年建成,距今已有11年。

岭头村多山,是个行政村,有2300多人,是市级文明村,上杭县乌兔专业村、信用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今年80岁的老支书廖金魁是1991年的福建省劳模,1966年开始担任村主任,谈起岭头村的路,他很有感情。“1976年,全村人不等不靠,硬是用锄头、靠手工挖出了一条通往集镇的‘羊肠小道’,它是现在这条路的前身。” 廖金魁说,那时路虽然窄,但它带给了全村人致富的希望。“有了路,外面的东西才能拉进来,里面的东西才能拉出去。”

“保持公路畅通、保障养护经费,历年来都被村委会班子提到最最重要的议事日程,而我们把投入养路的经费看成是国家的‘国防经费’。”廖金魁声音洪亮,说话形象。

压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把路养好,老支书代表了岭头村人一种爱路的情结。廖金魁回忆说, “1996年‘8·8’洪灾,这条路四处塌方,我们把路一段段分下去,由各村民小组负责义务修复,当时,全村10多岁的小孩都参与了。”没有工钱,没有补助,没有机械,全村人用3天时间把路修通。

这样的路在雨天泥泞不堪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也导致群众出行困难。群众修路的呼声非常强烈。

修路急,修路难,钱从哪里来?2003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廖金魁带领村干部四处筹钱,争取交通项目。通过努力,村里争取到县交通部门乡村道路改造项目,按每公里14万元标准(3.5米宽)补助,但钱远远不够。而此时,从长远考虑,全村一致认为要按5米宽规划建设。怎么办?

“村‘两委’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向党员群众宣传‘路是大家的,只有全村群众出资投工投劳,全民管护,全村人才能共享’。” 廖金魁说,面对渴望已久的路,村民们主动筹集资金11万元,外出乡贤们也慷慨解囊共计捐款30多万元。就这样,通过上级补、村民筹、乡贤助,2003年这条公路顺利修建完成并通车。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