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工程解了古村居民“三愁”
m.folksfolks.com 2014-06-23 11:51:4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连城培田村有30多栋“九厅十八井”式古民居、21座宗祠,组成约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客家庄园”和“民间故宫”。但因为是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民的生产生活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造福工程解了古村居民“三愁” 东南网6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程枝文 刘晓军 通讯员 黄水林)培田村位于连城宣和乡,现有412户1496人。 因是明清时期连城到汀州府古驿道上的驿站,培田村曾繁荣一方。近千米的古街两侧,保存下明清时期30多栋“九厅十八井”式高堂华屋。2005年,培田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该村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因为保护与开发的要求,老房子不能动,村民在改善居住条件、发展家庭经济等方面曾遇到不小问题。“村民遇到了‘三愁’,是造福工程让大家解决了这些难题。”村支部书记吴清熙说。 一解:老房子潮湿又狭小,多属危房之愁 日前,记者来到培田村。“业绍草庐”的住户吴泉水带记者参观他的老屋。“业绍草庐”有100多年历史,面积700多平方米,曾住着10户50多名村民。 “你看,这就是我原来住的房间。”吴泉水说。记者发现老屋门窗破旧,面积仅六七平方米,昏暗狭小,一张木床占据了大半个房间。当年,吴泉水在院子天井旁摆了一张桌子,放上灶炉锅盆,就成了他家的厨房。 吴泉水说,老宅去除公共建筑面积,每家房子也就50多平方米。因为他家兄弟多,所以只分到了一 间屋子。“原来家里只有两口子,忍一忍就算了,但是3个儿子出生后,就太拥挤了,只能叫孩子去跟奶奶一起睡。”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老房子又不能拆掉重建,将来孩子成家怎么办?这成了吴泉水的心病。2007年,他在村里抢建了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该违法建筑地处古民居保护规划范围内,后被拆除。 吴泉水的邻居吴和生告诉记者,他的老宅“天一公祠”面积600多平方米,住着9户村民。老房子潮湿又拥挤,而且屋梁、墙垣已损坏,被鉴定为危房。“危房上的老瓦片很重,雨天我们总是提心吊胆。”他说。 2008年,培田村在古民居规划范围外划设76亩用地,启动造福工程新村建设,主要安排村里住房困难户和危房户,每户用地110平方米。2010年,吴泉水分到新房建设用地,一家人迫不及待筹钱动工,按新村统一规划建起两层半新房,再由村委会统一负责外立面装修。过了一年,乔迁新居。“现在我们一家11口人,27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得很舒服。”吴泉水乐呵呵地说。 培田村共有160户560名村民通过造福工程先后告别老宅。目前,新村排污、道路、供水供电基础设施建设都已完成,还配套建设了篮球场、羽毛球场、村民广场等。 二解:村里小伙讨媳妇之愁 吴友富一家14口人,在老宅“天一公祠”有6个房间。人多房间少,每年过年,是一家人最尴尬的时候。 “我们家4个兄弟,都在外工作,过年拖家带口回家,更是没地方住。”吴友富说,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家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过年时兄弟轮流回家,妹妹回家不过夜。 “女孩子嫁过来,逢年过节回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你说哪个会愿意?”吴友富说,在农村,一处像样的新房是谈婚论嫁的重要条件,因此过去许多女孩子都不愿嫁到培田村。 随着造福新村的建成,情况有了改变,媒人都愿意来培田村牵红线。“现在媒人听说小伙子住在新村里,事情就好办。”吴清熙说。 3年前,30岁出头的吴平还是单身,关键原因是没房。他兄弟3人,与父母、爷爷奶奶挤在古村落一幢200多年历史的古宅中的3间狭小木屋里。初中毕业后,他到厦门、福州打工。打工期间,他谈过几次恋爱,但每一次带女孩回老家, 女孩看到他狭小的老房,没过多久就提出分手。前几年,焦急的父母四处托人给吴平介绍对象。“连房子都没有,以后还怎么过日子?”女方一听说他还住在老宅里,马上拒绝了。 造福新村二期项目的建设,给吴平成家问题带来了转机。“搬新家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几个儿子的婚事。”吴平的父亲说。一家人筹集20多万元,建起了2层半别墅式楼房。还在建房期间,吴平就谈上了女朋友,并在乔迁新居后不久把新娘娶回家。 三解:村民想致富,难为“无米之炊”之愁 水如环带山如笔,再加上古建筑群,给培田村民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自2000年开发以来,游客纷至沓来,给村民致富带来了新契机。但是,老宅不能随意改动,而且场所有限,村民发展旅游业遇到了瓶颈。同时,由于古建筑内仍住着大量村民,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培田村旅游业的发展。 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培田村通过造福工程,将160户村民搬迁出来,减轻了旧村公 共服务的压力。村里对主要民居的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改善了卫生状况。清理环村水渠,对景区进行绿化美化,修建荷花栈道、16亩景观池塘,提升了旅游品质。而且,村民搬出来后,村里还对6座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让其焕发活力,培田村村貌由此焕然一新。 此外,搬到新村的村民也可大展身手。全村有34家农家乐,其中25家在新村。村民黄宝英在新家开了一家“客家妈妈光影客栈”,有5个房间,主要接待自驾游游客。每个房间每天房费100元,旺季200元。“以前的旧房子自己住还不够,没条件发展。现在新房有地方搞经营,便宜又干净,游客都爱来。去年,我家客栈收入3万多元。”黄宝英说。 据宣和乡负责人介绍,培田村提升旅游品质后,年客流量从2008年的16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34万人次,带动宾馆餐饮业以及手工米粉、河源米冻等旅游商品的开发,解决了乡里132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实施造福工程后,古村进行了升级改造,让搬迁新村的居民能更好地依托旅游业致富,而致富了的村民也更愿意参与到古村保护中来,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吴清熙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3]连城培田村:造福工程解了古村居民“三愁”
- [ 06-23]连城“两违”整治专啃“硬骨头”
- [ 06-20]连城曲溪:“三送三帮三提升”
- [ 06-20]连城县某卫生院副院长采购拿回扣
- [ 06-20]龙岩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槌在连城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