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图为永乐老人公寓的医疗室。
闽西新闻网8月12日讯(记者 蔡添高 通讯员 温连光 陈桓 文/图)去年8月份,73岁的郭阿姨住进了市福利中心下属的“同心圆护理院”。“这里设施不错,服务也好,所以我就把自己的房子拿出去出租,自己住进了这里。”
从原“风动厂”退休之后,郭阿姨一直自己一个人住,有时会觉得很孤单,孩子又忙,她也不愿意跟他们一起住。
自从进了这个护理院,郭阿姨过得很舒心。“在这里,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都觉得自己好像变年轻了。”
据统计,我市目前各类养老机构149个,其中民办养老机构18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17个,总床位12102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8.96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首位。
福利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200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市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
市福利中心李副主任8月6日告诉记者,该中心总投资2.96亿元,占地面积160亩,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社会福利设施。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设置床位1300个,运营情况良好。
各县(市)也把福利中心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政府划拨、征拆、整合等措施,确保每个县在城市规划区内都有一块民政福利设施建设用地。目前,新罗、上杭、连城、永定、长汀县和漳平市社会福利中心已投入使用。武平县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于今年2月动工兴建。“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福利中心建设全覆盖,市、县两级社会福利中心一期项目共设计床位2640张。”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我市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经营体制改革,推行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有效提升了福利中心整体运营和管理水平。
社会力量对于举办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进程。图为某民办养老机构一直想对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进行改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能如愿。
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13所
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我市连续将敬老院建设列入各年度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至2013年,全市投入共1.7亿元新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13所,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床位4572张。其中,新建了永定高陂、上杭古田、长汀新桥3所中心敬老院,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网络,有效改善了五保老人的供养条件。
为做好乡镇敬老院建设资金保障,我市建立起市、县财政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相结合的资金保障机制。从2010年起,市财政对列入省建设项目的敬老院,按每所15万元安排专项资金,四年来共下达市级奖励资金915万元,有效激发了乡镇建设敬老院的积极性。
建好,更需服务好。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敬老院等级达标管理活动,命名表彰了14所“龙岩市一级达标敬老院”。2012年,又在全省率先开展“牵手敬老院·爱心志愿行”活动,全市每所乡镇敬老院都有1所以上中学、1所卫生院、1家以上企事业单位及文明单位长期结对帮扶共建,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敬老院管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敬老院的供养标准,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长汀县馆前镇敬老院也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
2013年底,由龙岩市民政局牵头编制的福建省地方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从今年3月10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省和我市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化,不断提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
“同心圆护理院”里,老人正在练习唱歌
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民办养老机构是公办的有力补充,也是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为了加快我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2009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向多元化发展。2013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实施意见》,积极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在政策扶持引导下,全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长足发展。1997年,全市第一家民办托老院——新罗区东宫下托老院创办,该院集护理、养老于一体,拥有老人房间150余间,床位280张,医护、管理人员50多人,配有热水器、电视、电话、呼叫服务系统,目前有200多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
据悉,该院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确定为“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被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确定为“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
除此之外,上杭金秋公寓、龙岩市慈爱康复中心、龙岩市永乐老人公寓等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都发展良好,众多老人选择在此安享晚年。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8家民办养老机构,床位4261张,在院老人2605人。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走进新罗区南城街道登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时,70岁的吕明川老人正舒服地坐在按摩椅上。这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设施齐全,除按摩椅、台球桌、阅报栏、书架外,还有小“网吧”。而在隔后社区,除居家养老服务站外,还确定了6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分别是4家食杂店、1家快餐店、1家理发店,社区老人在这些网点消费,可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
如今,新罗区南城街道已形成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寄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模式。这是我市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2011年、2012年,我市连续两年把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市对县(市、区)的政府绩效考评内容。2013年,我市民政、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实施意见》。
目前,全市共建立117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基本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共有4.4万老年人得到居家养老服务,约占老年人总数的70%。还建立了助老服务队伍、志愿者服务队队伍,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建立日间照料室、老年人活动室、老年学校、老年人应急服务热线等,依托1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类服务。
在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将居家养老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近年来,武平县已试点建设了97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取得了良好效果,初步探索建立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长效运行机制,被省民政厅列为农村养老试点,是我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很好模式。
养老服务体系尚待完善
面对我市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市民政局负责人坦白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养老服务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总的来看,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社会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方面是养老服务机构城乡发展不协调,公办民办结构失衡。市级、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较快,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站)刚刚起步。从性质结构上讲,我市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迟缓。
服务水平也不高。目前全市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基本的生活照料上,缺少医疗、康复等老年人必须的专业护理,服务方式单一。民办养老院的服务相对落后,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招工也难,招来的工人年纪也偏大。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一个护理员往往服务七八个甚至十几个老人,使老人无法得到精心照料。
养老服务产业同样发展滞后。当前,专门从事开发、经营、供应老年产品、用品的企业、机构较少,围绕老人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需求的产业链还不完善。不同档次养老服务机构还不健全,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除此之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规划难、落地难、融资难,社会力量对于举办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事业社会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