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长汀:从水土流失地到美丽家园
m.folksfolks.com 2015-05-14 09:05:18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福州5月13日电(记者巫奕龙)38年前,一场暴雨汇成洪流,席卷光头山上的泥沙,冲垮一栋正待上瓦的新房,将兰林金一家逼入绝境,其父不久忧劳过世。 时年15岁的兰林金心生梦想,希冀有朝一日造林绿化贫瘠裸露的荒山,让山洪不再肆虐恐怖。 如今,尽管在一场爆炸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和左眼,兰林金正在实现他的梦想。他用两支残臂,如有神助地驾三轮摩托往返于曾经荒芜的红旗岭,照料他2010年起陆续种下的千亩油茶林。 油茶根深入地,有利于保持水土。正在学习电子商务的兰林金还有更大梦想——“几年后,这些油茶将盛产珍贵的茶油,年产值200万元以上。” 兰林金所在的福建山区长汀县曾是中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在政府的激励下,他正和众多农民一道,努力将大规模水土流失地变为生态绿洲和美丽家园。 长汀历史上为经济重镇,区域中心。200多年前,由于毁林频仍,水土流失逐渐加剧。到上世纪40年代,长汀成为中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据1985年遥感普查,当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31.5%。 “这里的山被称为‘火焰山’。”县水土保持局局长林豫峰说,没有树草的庇护,山坡红土砂砾裸露。 2000年,福建省政府出资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正式实施,征服“火焰山”出现了希望之光。同年,县政府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大规模封山育林措施,禁止所有开发以利植物生长。 林豫峰说,最大的问题是说服村民改变烧柴甚至烧草的习惯,因此地方政府补贴村民改烧煤或沼气,如今燃料补贴已逾每年1400万元。 然而,强度水土流失区由于极度缺水少肥,没有人工干预,不可能实现生态修复。科研人员经过反复试验,采取首先施肥种草而不是种树的方式,攻克了许多强度水土流失山岗。“草更容易扎根,接着是灌木,然后是先锋树种马尾松。”林豫峰说。 河田罗地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是这种治理方式的受益者,曾经的数千亩“光头山”如今覆盖上茂密的马尾松林。 “过去我们村缺水。一下雨河水就涨起来,成黄泥水。现在有了森林,雨下几个小时河水才涨,而且是清水。”65岁的村支书刘荣高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打井,我们的井水比买来的矿泉水还好。” 然而专家和地方官员远未满足于现状,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仍占全县370万亩林地的8成以上。“马尾松易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但保水保土功能差。”县林业局局长巫成火说,“相比之下,阔叶林保持水土功能就强多了。” 2011年以来,政府在罗地和其他村庄实施了一系列项目,推动香枫、无患子、油桐、樱花等丰富多样的阔叶树种更换现有的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带来四季色香变化,”巫成火说,“最终将取代针叶林,实现理想的森林生态系统循环。” 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长汀农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62岁的三洲镇三洲村农民黄金养是最早探索种杨梅的村民之一。他看中杨梅根能固氮的功能,在强度水土流失山坡上精心种植,坚信杨梅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经济收入。如今,在黄金养的示范带动下,三洲全镇逾万亩强度水土流失区种上了杨梅。 大片水土流失区一旦返绿,美丽风光随处可见。越来越好的环境唤回了在大城市工作或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不断探索充分利用现有林子的新路,种植中药材、发展生态旅游、引进电子商务等。 在策武镇南坑村,10万多株银杏树漫山遍野,秋天叶转金黄。山脚下流水潺潺,竹立两岸,屋舍俨然,游客与村民徜徉其间,其乐融融。 在南坑和其他许多村庄,水土流失已渐成历史。据2012年遥感普查,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至45万亩,比1985年减少约7成,而森林覆盖率则提高了19.6个百分点。 然而,长汀还有37万亩水土流失地尚未开展治理,包括7万多亩强度流失地。同时,大片已治理的水土流失地仍需不断巩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没有止境。”县长李善昌说。(完)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