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雷锋更具感召力
m.folksfolks.com 2016-03-11 09:57:22 来源: 我来说两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雷锋日”。53年前的今天,毛主席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刊载。从此,一个年轻人的名字化成一种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传递着乐于助人、为民服务的积极态度。 时至今日,雷锋同志的事迹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每每遇到好人好事,人们还是习惯于用“雷锋”这个称号,指代那些释放着友爱与善意的人。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矛盾多发期,当原有的“熟人社会”渐渐向“陌生人社会”过度,剧烈的利益分化加剧了隔阂与冷漠之时,雷锋同志的诚信、奉献与豁达,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尽管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雷锋精神始终是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 现在有些人,尤其个别标榜个性解放的年轻人,对此不以为然,还打着所谓“揭露真相”的旗号,对雷锋以及雷锋精神加以否定。他们瞄准了雷锋穿过的皮夹克,他们指责雷锋的照片是摆拍,他们还拿雷锋同志的日记,来质疑那些好人好事的真伪。这些无端的质疑是值得重视并批驳的,倘若国家未来的主人都不愿相信这世界有无私的奉献,未来将会是怎样的人人自危? 其实,要反驳上述错误的观念,也并不是多么地难,最关键的是找准新时代年轻人的特征。试问,有多少人向往着用衣着表现时尚与美,有多少人用精心的自拍来留下青春光彩,又有多少人在微博上、在朋友圈里,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仔细想来,雷锋同志遭遇不幸时,还不到二十二岁,那些被用来否定他的种种,反而让这个年轻人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真实,一个阳光开朗热爱生活的邻家男孩,就这样跃然纸上。 由此看来,那些总是强调雷锋“另类形象”的人,并不能借此就否定雷锋精神,他们所不愿接受或不能理解的,是那种较为传统的把典型模范描绘得“高大全”的宣传方式。相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人们也更能够接受与自己有着共同生活、共同感受的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2.28”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要“加强精神文明载体建设,把工作做实做具体”。 越是真实的事迹就越让人信服,越是让普通人感同身受,也就越具备打动人、鼓舞人的力量。时代总是要向前推进,社会总是要发生变化,但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勤于专业、开朗豁达,却是人们永远向往并愿意之努力的生活态度。这就是雷锋同志的品质,也是雷锋精神的内核,他用最真实一面体现了一个人与整个社会的良性互动。正因如此,五十多年来,“学雷锋”行动始终延续着,雷锋精神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娄士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