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正文

“全国劳模”夫妻档 稻花香里比翼飞

m.folksfolks.com 2016-12-22 21:36:06 阙小琴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夫妻俩在考察自己选育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伯乐相中千里马,“夫唱妇随”搞科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这个比喻中,徐淑英就是那匹千里马,而兰华雄就是那位识马的伯乐.回想当年,兰华雄、徐淑英一开始并非志同道合,她的转折全因为兰华雄,他们相互照顾、相互支持、相敬如宾,一起铸就了他们在农业科技界的传奇。

  在从事水稻研究之前,徐淑英是个名副其实的“裁缝女”。“那个时候裁缝是很赚钱的,他拿三十多块钱工资的时候,我做一条裤子1.5元,换季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天就做十多条,一天可以赚100多块,他呢,一个月才拿36.5元”。徐淑英笑着说道。如果没有遇上兰华雄,徐淑英的裁缝路估计不会那么快出现拐点。

  1976年,兰华雄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品学兼优的他被大队选上担任刚成立的农科队长,第一次接受农业科技实验就获得了成功。当年冬天,他考上龙岩农业学校。1980年春,兰华雄从龙岩农校毕业,分配在基层农技站,虽然条件艰苦,他却乐此不疲。他一手抓农业技术推广,一手抓科技创新。他说:“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搞点有创意的研究。刚毕业那年,我就利用华罗庚教授发明的L9(34)‘正交表’设计了一个‘种密肥综合试验’方案,对水稻栽培模式进行探索”。后来这个方案,在当时他工作的武平县湘店乡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被龙岩市农业局授予“农牧渔业系统科技进步奖”。这是他参加工作第一次拿的奖,兰华雄至今还记忆犹新。

   兰华雄懂得“创新”路上充分艰辛,如何才能在“创新”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呢?他需要一个能够同甘苦、互勉励、共进退、不计得失的助手。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就是他妻子——徐淑英。

  “她高中毕业,又肯学习,是一个好教的一个徒弟”。选择徐淑英,是兰华雄对妻子的信任,而夫唱妇随,则是徐淑英对丈夫的全心支持。1988年,徐淑英从裁缝铺里走了出来,从此,这对夫妇在“稻路”上一走就是将近28个年头。

  没想到在搞杂交水稻制种的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8月,徐淑英就在制种田的父本群体中发现了一株优势突变株,如何处理?在兰华雄的指导下,经过十年努力,他们事业路上的第一个硕果——杂交稻品种特优898,终于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这是龙岩市第一个杂交水稻育种成果,不仅填补了龙岩市杂交水稻育种成果的空白,同时,还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获得了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在成绩面前,他们并没有骄傲,相反,这对年轻夫妻愈加努力拼搏,兰华雄后来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完成了福建农林大学农业推广专业(专科)、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学习。而徐淑英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坚持自学,攻读了福建农函大种植系的全部课程。

  近15年来,这对夫妻共同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8项,主持(合作)选育出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个,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16个,发表学术论文26篇,在南方11省示范推广自主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780万亩,新增农业纯利32.01亿元,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地市级科学技术奖16项。

责任编辑:李凌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