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雄罗步云最后的身影
2017-05-10 10:39: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
文韬武略 逼和地方团 据龙龟自然村77岁的老人罗松森回忆,当过游击队员的父亲告诉过他,罗步云身材高大,能文能武,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罗大个子”。“身穿长衫,背披蓑衣,头戴斗笠,腰别手枪,肩上扛着一把大砍刀。”罗松森说,父亲对罗步云最深的印象就是这样一副“侠客”形象。 罗步云力气很大,据说一根手指就能提起一桶水,张开双臂能平举两桶水,健步如飞。此外,还有传说罗步云曾当众掏出手枪连发三枪,打中高处梨子的细柄,果子应声而落。由于罗步云枪法奇准,敌人“闻罗色变”。 更令人惊奇的是,粗犷的外表之下,罗步云不仅能写会画,而且足智多谋。位于丘山村的一个小祠堂,就曾见证过罗步云带领游击队逼和地方民团惊心动魄的故事。 1936年6月间,在闽西“清剿”红军游击队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撤离,去对付“两广事变”,岩连宁根据地形势有所好转。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争取更大活动范围,贴长游击队决定与当地一个民团停火议和。 作为研究罗步云30多年的民间学者,《步云乡志》编委林光芃向记者讲述了“丘山会盟”的经过:在约定议和的当天,双方分别在丘山两边的山林陈兵布阵,以防不测。我方罗步云、温生辉、吴家发端坐祠堂,迎候素未谋面的对方代表。经过一番谈判,罗步云成功说服民团建立互不侵犯关系,与会者皆大欢喜,双方队伍随后齐聚祠堂,歃血为盟。经此一会,贴长游击队收获对方20多条枪,队伍一度壮大到30余人。 军民一心 血火铸情义 时至今日,行走在龙龟村的竹山里,时常可以在斜坡上看到直径两三米的圆形土坑,坑壁上留有若干深孔,里面被熏得漆黑,这就是当年游击队员住过的山寮的遗迹。 罗松森说,罗步云来到贴长地区后,与战友们在离大斜、龙龟、丘山等村不远的山上搭起山寮,“白天到村里和村民一起劳动,晚上就住在山寮里”。 由于敌人的封锁,当时生活十分困难,当地群众就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大米都送给游击队员充饥。有的村民还常常给游击队送信,告知当地敌人活动情况。在罗步云的影响下,当时大斜村的青壮年大多参加游击队,几乎家家都成了接头户。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当地群众承受着巨大的苦难。为了彻底断绝民众与红军游击队的联系,国民党军实行保甲制和“连坐法”,若有一户违反当局禁令,十户以至整个村庄将受到连坐。“不少革命群众的房子被烧掉了,步云同志不仅领导我们发动群众重建家园,而且还亲自动手帮助群众搭棚子修房子,使群众很快恢复了生产。”俞炳辉的回忆录这样写着。 据记载,当时龙龟一个小山村只有50多人,参加游击队的就有21人。这里的群众不仅为游击队提供食住,还常为他们传递情况,护理伤员,护送革命同志转移,冒着生命危险支持革命斗争。有一次,游击队通讯员官炳兴到吴朗打探消息,被蛟潭壮丁发现后抓到,被活活打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