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实干担当的“领头雁” ——廖湧同志先进事迹
2017-11-16 17:58: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邱妤 我来说两句 |
扶贫还要竞争?“竞争性扶贫”这个新鲜的词语,“竞争性扶贫”又是怎么样的创新举措呢?原来,在长期与贫困户的接触中,廖湧发现有些贫困户既不是年老体弱,也没有天灾人祸,而是懒散惯了,宁愿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安于现状,甚至坐等救济。廖湧意识到对于这一类人,通过帮扶短期内有所改变,但也很可能再度返贫,要想让他们脱贫而不返贫,“授人以鱼”是不够的,必须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授人以渔”,既让他们有主动性,又有一技之长。 那么,如何调动这类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呢?冥思苦想后的廖湧将目标瞄准在村口的“菜篮子”工程上。江山“睡美人”脚下有一大片农田,龙岩市绿鲜山蔬菜种植农场在此经营大棚蔬菜200多亩,而当时山塘村有6户贫困户独自小规模种植蔬菜,但大多是自给自足,收成也不好。 于是,廖湧大胆先行先试,主动出面和区农业局、江山镇政府和农场老板进行沟通协调,提出了“农场+贫困户”的竞争性帮扶模式,即:将山塘村贫困户的土地流转给农场,由农场统一建成蔬菜大棚,再由政府统筹扶贫资金向农场租地,由贫困户竞争取得免费耕种权;农场则负责统一采购种子、肥料等农资,并按市场价统一回收蔬菜,产品销售所得,扣除成本后归农户所有,并由农场兜底,保证农户一年至少有8000元的收入;同时,农场依托专业合作社,在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此举既让贫困户获得了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又能免费耕种土地,还能学到种植技术、获得免费服务,更重要的是还有保底收入。这么好的条件,再懒散的贫困户也心动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