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农民女作家钟巧云:执着照亮文学梦

2018-06-27 12:34:16 赖志昌 谢进发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在家中书房,钟巧云手里捧着自己写作出版的“乡村三部曲”。 赖志昌 摄

东南网龙岩6月27日讯(记者 赖志昌 通讯员 谢进发)近日,一篇题为《执着让我走上文学之路》的网文在微信朋友圈热转,朴实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让无数网友感动泪目。

写下这篇文章的是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双坊村村民钟巧云。这位13岁辍学,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家妇女,20多年来始终默默地坚持阅读与写作,至今已公开发表随笔、杂记等百余篇,出版了“乡村三部曲”。执着的追求,照亮了文学梦,最终她从一个地道的农民成为一名省级作家。

为家牺牲,13岁辍学务农

身穿一件碎花衬衫,黑裤子,留着短发,黝黑的面庞挂着笑容,眼前的钟巧云俨然一副农民形象,很难想象,她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

今年53岁的钟巧云,出生在武平县岩前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四姐弟。农民出身的父亲嗜书如命,常常鼓励孩子多读书,“将来能够有出息,跳出农门”。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又很喜欢读书,受他影响,从小我和弟弟都爱看书。”钟巧云说,从小到大,只要一有时间,她总喜欢找书看,常常沉浸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里。

小学和初中阶段,钟巧云的语文成绩不错,老师时不时拿她的作文当范文。不过,读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家庭困难,13岁的钟巧云不得不辍学回家,替家中的母亲帮忙干农活。

“当时大姐出嫁,父亲又生病,家里穷得实在没办法,为了供大哥和弟弟念书,我只能放弃学业。”钟巧云回忆,虽然没法再回学校上课,但劳作之余,她仍然坚持阅读,“白天干活累得全身酸痛,但晚上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书籍成了钟巧云的精神食粮。除了自己买书看,在外读书的弟弟钟兆云也时不时给她寄书,《当代》《收获》等都是钟巧云爱看的读物。

“最早的文学创作,其实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日积月累,文学创作的萌芽渐渐在钟巧云的心底生根,她每天坚持写日记,把生活中的点滴都记录了下来。

劳作之余,常年坚持写作

在家中一楼,有间钟巧云的写作室,房间不大,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收获》《福建文学》等期刊,更多则被作家弟弟钟兆云写的书占据。实际上,弟弟钟兆云是她写作路上的引路人与精神导师。

“弟弟写的书我都看过,书架上很多书也都是从他家拿回来看的。”钟巧云说,从小到大,姐弟俩关系一直很好,长大后还经常书信来往。多年后,弟弟钟兆云已是知名作家,他在信中常常鼓励姐姐钟巧云。

那些年,看着弟弟接二连三地出书并获奖,钟巧云的心里感到很自豪,甚至突发奇想:“假如有一天,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报纸杂志上,那该多好。”

有了这个想法,钟巧云便偷偷地写些小短篇,让弟弟帮忙润色,并陆续向报刊投稿。感念丈夫多年的呵护,她写下了《永远的初恋》,后来真的被闽西日报刊登了。第一篇文章刊登后,她接连又写了好几篇,每次收到报纸和稿费,她的创作热情和信心一次比一次足。

在钟巧云的书桌上,放着厚厚一摞作业簿,翻开其中几页,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些都是她的手稿。白天,卷起裤脚下到田里干活;夜里,关起门窗挑灯写作,这正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

钟巧云坦言:“写作比上山砍柴更辛苦。”只有初中文化的她,写作难度异于常人。写作中,遇到不懂的字,她一页一页地查字典,实在不懂,只能用括号或画圈圈代替,不懂电脑打字,写作靠纯手写,写完后再托儿子或亲戚帮忙打出来。尽管困难重重,但无论是在生病期间,还是艰辛的劳作之余,她依然常年坚持写作。

让钟巧云感念的是,这些年因为有丈夫和家庭的支持,使她的精神有了依靠,让她在繁重的家事中能够坚持抽空写作,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