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一张薄纸百年传 今朝再续新传奇

2019-03-01 10:04:03 黄筱菁 黄水林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邱妤   我来说两句

江茂春师傅在小心翼翼地揭纸。

品牌经营重焕活力

如今在姑田,依然使用连史纸传统工艺手工造纸的,只剩美玉堂一家。这个1897年创立的纸号,传到邓金坤已是第十一代。

与眼下这份孤独相比,往昔却是另一番景象。清末至民国初期,连城东片以姑田为中心的传统造纸产业步入鼎盛时期。“当时整个连城有1000多个纸槽,姑田就有400多个,年产10万担纸,从业人员1万多人,除了造纸的,还有专门买卖连史纸的商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邓金坤说,“那时的姑田,因纸而富甲一方。”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受到机械化生产冲击以及材料提价、市场萎缩等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姑田从事连史纸生产的纸厂相继停产、歇业,纸槽数量逐年减少。

随之而来的,是造纸师傅人数的锐减。不少有经验的造纸工因收入低等原因改行,新一代年轻人外出谋生,不愿意花时间学习工艺。在美玉堂,捞纸和焙纸的师傅,基本上是70岁以上的老人。“做这一行,技术要过关,这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捞纸后把纸从竹帘上拿下来这一道工序,就是最难的环节之一,没有掌握好技巧,湿纸是揭不下来的,就算学过也不一定能上手。”已从事造纸60多年的巫伦舜说。

除了造纸师傅不足,在接手美玉堂时,邓金坤还面临销路难等问题。为了改变困境,邓金坤将美玉堂注册成商标,推动连史纸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亲自操刀原材料收取、制作、生产、包装设计、品牌打造等各个环节,走精品销售路线。“连史纸要通过存放体现它的价值,因为在存放的过程中,每到春季,纸张开始不停吸收水分,到秋冬释放水分,这样一吸一放,使得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密度增加,纸更加细腻,使用效果更好。”邓金坤举例说,2008年生产的连史纸,现在售价上千元,价格涨了10倍以上。

在邓金坤看来,美玉堂能生存至今,还因为工厂式的生产和管理,以及品牌的经营打造。“以前零散作业的小作坊没有统一标准,无论质量好坏都销售,管理也很随意。我们吸取教训,在制作中根据省标来生产,并且集中制作和管理,不仅提高效率,也保证了品质。同时注重品牌打造,通过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