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老区发展 网媒走进闽西丨龙岩:立足红色文化,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游
2021-12-22 14:45: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珂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龙岩12月22日讯(记者 江雅萍 文/图)夜晚的中央苏区金融街霓虹闪烁,灯光璀灿,沿途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相机或自拍或他拍的人群,耳边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快帮我拍张照片”。中央苏区金融街暨恋城1908文创街区位于龙岩中心城区,临近繁华的中山步行街,有闽西工农银行旧址、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国共谈判点六角亭等丰富的红色资源。2020年,龙岩市新罗区投入约2500万元对这些红色旧址进行修缮整合。 针对不断增长的年轻游客群体,红色旅游景点也应适时调整。中央苏区金融街在修缮红色旧址的基础上,还引入了特色餐饮、文创体验、网红天台、咖啡清吧、礼品、老字号等32家不同业态。加以布展提升、串点成线,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增加商业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由点到面深度开发红色资源,打造集文化展示、建筑创新、文创聚集、夜间经济的综合性特色街区。如今中央苏区金融街已经成为龙岩新的网红打卡点、消费增长点、旅游集散点,有效融入古田会议旧址红色旅游圈。 汀州夜景 江雅萍 摄 具有明清特色的仿古建筑汀州八喜馆 江雅萍 摄 同样是发展夜景经济,长汀古城的发展思路却是遵循留旧、留文、留魂的理念。在济川门拾阶而上,站在古城墙可俯瞰整个长汀古城,汀江自北而南穿城而过,山水相拥,“一江两岸”景观尽收眼底。卧龙书院、八喜馆等带有翘角、瓦当、呼依、搏风等明清古街建筑符号的新坐标点散发着悠悠古韵。 “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1931年,周恩来曾这样赞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长汀,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在近6年的时间,长汀作为中央苏区的源头和中央苏区经济中心,留下了红色旅游富矿,成为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中的重要一站。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辛耕别墅……数不清的红色遗迹见证着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的繁荣与辉煌。 依山而建的传统古村落 江雅萍 摄 保留古建筑形态的丁屋岭 江雅萍 摄 主客一体、城景交融,让游客多元体验历史、红色、客家、生态、美食、养生等度假产品是长汀县发展旅游的重要方向。长汀县古城镇丁屋岭是一座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客家山寨,当地完整保留了原始山民居住的村落形态,被誉为“客家山民原始生活的活化石”。沿着斑驳的石梯一路向下 ,黄泥墙、黑灰瓦的传统木屋鳞次栉比,沿街偶有几间商铺展示着当地特产。丁若兰正是其中一间小卖铺的“代理店长”,丁若兰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结束学业的她并没有选择外出就业,而是回到了丁屋岭这个小村落支援家乡建设。丁若兰坦言,曾经她并没有打算返乡发展,因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涉及到家乡,随着对家乡的了解逐渐深入,对丁屋岭的感情也变得更加深厚。 “发展旅游行业从经济、生活、环境各方面都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古城镇丁黄村党支部书记丁强强表示丁屋岭以发展“客家山寨”旅游品牌为龙头带动振兴,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丰富旅游业态为重点,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挖客家文化内涵,依托地域特色,发挥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村民经济创收,打造 “留得住游客,创得出效益”的乡村振兴特色示范村。2020年,丁屋岭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 同为客家传统村落的南江村也搭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宣传推介客家特色土楼文化,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今年平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年收入超200万元。 南江村现存土楼 江雅萍 摄 “呜呜呜……”振兴号旅游小火车载满游客缓缓穿过南江村,沿着南溪一路逆流而上,南江村现有的23座土楼一一出现在眼前。南江村的土楼形态各异极具特色,有圆形、方形、八角形、月牙形。据介绍,南江村每年都要对村里的土楼群进行修缮保护,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守护客家文化。与土楼修缮同步开展的还有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的空心房、猪圈、旧茅厕被依次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规划的农民公园、游览步道、停车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该村发展旅游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有“小延安”美誉之称的南江村 江雅萍 摄 活化土楼,赋予新生。湖坑镇还引进了厦门读旅集团实施朝阳楼、东昌楼高档特色民宿。将濒临破败的土楼改造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土楼民宿,一方面能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更好地感受客家风情,另一方面也能解决部分当地就业问题,许多村民都能在民宿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此外,成功的案例还吸引了更多的招商引资,可谓是一举多得。 南江村的旅游资源开发并不是个例,立足于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及民俗文化的新业态正在稳步发展。龙岩地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积极传承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不断探索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