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3 16:11:10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吴静 |
福建民俗博物馆中长期规划 福建民俗博物馆二零一零年五月福建民俗博物馆中长期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博物馆的办馆层次和管理水平,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福建民俗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1年)》《福建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结合福建民俗博物馆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围绕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社会教育机构, 在引领社会风尚、践行核心价值、维护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建设文化强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全馆上下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夯实基础、提升内涵,不断提高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显著改善场馆等基础设施,综合实力达到国家三级馆的水平。依托国家文物局推动实现博物馆现代化,深化免费开放打造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场馆、陈列展览的现代化和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显著提升综合实力。 中期计划 1、2010年—2015年计划完成引进临时展览10个,外出临展7个。围绕青少年、社区、校园开展丰富的社教活动约12场次。计划2012年开始共建中小学共建教育基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大的德育平台。结合民间习俗,挖掘更多趣味文化活动。宣传福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寓教于乐,是未来两年未成年人工作的重点。 馆舍硬件提升,包括扩增办公场所,添置办公设备;完善安消防硬件设施;提升便民服务设施等。 长期计划 2、2016年—2021年计划完成引进临时展览35个,外出临展15个。开展社教活动约50场次以上,馆舍基础陈列重新规划展陈效果,每年接待人流量保持为50万以上人次。在2020年前,将福建民俗博物馆提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二、福建民俗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藏品管理 1.藏品征集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不断拓展馆藏文物的征集范围和渠道,丰富藏品种类,增加藏品数量,提升藏品档次,构建科学合理的藏品体系。把捐赠作为征集藏品的重要途径,做好社会收藏群体的联系和服务工作,争取社会收藏群体捐赠藏品,提高新征集藏品的利用率。 2.藏品保管藏品分类科学、管理规范。在做好文物库房环境控制和文物安全出入库等工作的基础上,做好藏品账目及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二)推进学术研究 1.学术活动 通过举办或参加学术会议、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我馆的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加强与海内外其它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合作,派遣交流访问学者,开展多方面稳定持续的学术交流和业务活动。 2.编辑出版以举办各类展览为契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展览图录;以举办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编辑出版普及性的宣教读物。 (三) 提升展陈水平 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陈列展览创意策划水平,完善陈列展览从研究、策划、实施到推广的工作流程,积极策划实施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原创性陈列展览。以服务不同群体观众为目标,整合国内外馆藏资源,进一步拓宽策展视野。有计划地引进国外高水平的展览,展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推出本馆有代表性的优秀展览赴省内外巡回展出,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展览交流信息平台”,促进展览资源共享。通过组织文物展览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展出,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传播华夏文明和福建文化,促进两岸三地文化认同。 (四) 拓展教育功能 围绕陈列展览策划组织延伸教育活动,重要的临时展览推出普及读本,充分发挥陈列展览的综合效益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打造品牌化、精品化的社会教育项目,提高社会认知度,吸引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活动,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通过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及时发布展览和活动信息,扩大我馆的社会受众面和影响力。 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公众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公众需求,在对调查结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范围,完善专职讲解、志愿者讲解、专家讲解以及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组成的多元化讲解服务。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延伸志愿服务的领域,完善志愿者考核、联动和激励机制。 (五)激发文创活力 以体现办馆宗旨和延伸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增强博物馆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完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拓展博物馆的文化休闲、文化消费功能,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六)提高管理水平 1.行政管理进一步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以制约权力运行为主线,逐步完善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机制,促进单位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按照分类推行、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建立和规范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适时建立理事会制度,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服务对象以及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管理,使之成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监督管理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纽带。进一步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2.安全保卫 根据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全馆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提升反恐防暴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坚持做好每日巡查和节前、夜间安全检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及时维护和保养安防设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 3.后勤保障 做好各种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确保高配、车辆等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加强馆容馆貌的整治,创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完成库房相关设施设备改造。加强国有资产和公共财物的管理,完善登记统计制度。统筹推进后勤保障工作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保障水平。 4.财务管理 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提高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决算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合理设置项目绩效目标,实施项目绩效监控和评价,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 (七)打造智慧博物馆。 1.智慧管理以藏品资源为核心,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支撑,建设协同工作平台,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挖掘业务数据的使用规律,优化传统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为博物馆的计划、组织、决策提供支持,全方位激发博物馆管理创新。 2.智慧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以观众行为分析为基础,有针对性地为观众提供博物馆信息,引导参观,并将他们在博物馆的体验和对博物馆及藏品的认识共享到统一的服务平台,从而建设一个公众参与的开放式共享服务平台。以多维展现互动形式,实现公众与博物馆藏品交互的高度完美融合,为观众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 三、发展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创建全国文化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根据福建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十三五”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主动融入大局,积极服务发展积极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主动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更好地传承文化、推动发展、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二)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以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将创新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积极借鉴业内外先进做法与成熟经验,创新管理手段,探索建立现代博物馆运行机制,使各类资源在博物馆内配置更加优化,各项工作运转更加流畅,实现我馆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逐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人才招聘和引进机制。制定并实施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合理使用人才,抓好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完善与工作实效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作用充分发挥的良好环境。 (四)争取社会资源,助推事业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其它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构建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类媒体的良好关系,营造有利于我馆事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通过更广泛地吸引社会参与,引导和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福建民俗博物馆 二〇一零年五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