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灯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宫灯”之名,由此而生。 隋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阳陈设百戏,遍布宫灯,饮宴畅游,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隋唐之后,每逢元宵节,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漫游,盏盏争奇斗艳。这种风俗,传至全国,波及海外。宫灯制作技术也由宫廷传入民间。 《清朝野史大观》有载:“定制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灯盏数对。”在清代,宫灯成为皇帝奖赏王公大臣的赐物,由此可见其珍贵性。 明清的宫灯主要以细木为框架,雕刻花纹,或以雕漆为架,镶以纱绢、玻璃或玻璃丝。清檀萃所著《滇海虞衡志》里详细记载了“料丝灯”(即玻璃灯)的制作、如何传入京城,以及在民间的兴衰过程等内容:“料丝灯出永昌,言取药料煎熬,抽丝织之为灯,故曰料丝。其药料则紫石英、钝磁、赭石之属,不一类也。始出于钱能,以此进上,不使外人烧造。能去,始习为之;顾更精,长大几二三倍,价甚昂,烧造者死,其子传其法,人竞烧之,价益贱,为之者遂不能精矣。宦游者罔不取之。” 宫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作为我国手工业制作的特种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华殿堂和住宅里仍能发现宫灯造型装饰。 馆 藏 赏 析 该灯呈云角形,以云根灯柱围成,上下各有云根直枨连接中间,宫灯共六面镶框制成,每面开框,用绢布作底,分三三装饰,中间部分绘有人物故事、博古图案等,四周及上下部分均有卡子花纹装饰。云根灯柱上下两头外翻,雕刻盛开的花朵,整个宫灯造型优美别致,装饰华丽,极具收藏价值。 |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