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社教 > 正文

喜迎二十大 闽俗物华新——福建民俗博物馆2022年国庆系列活动

2022-10-08 15:20:04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2   责任编辑:陈静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福建民俗博物馆于10月1日-10月6日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闽俗物华新”国庆系列活动,以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献礼祖国,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福。

文化盛宴 欢度国庆

秋日小长假,畅游民俗馆。10月1日至3日,馆内家风家训、“福”文化主题沉浸式小剧场、琵琶演奏、杂技表演、油纸伞舞蹈等民俗展演精彩纷呈,市民朋友们可近距离感受来自传统民俗与时代新风交相辉映的文化魅力。

指尖缠绕 情系祖国

钉子画又称绕线画,简言之,就是在木板上钉上钉子,用钉子围出大概的轮廓,然后再用细线在钉子之间缠绕,组成几何图形或者是漂亮的画作。绕线艺术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目光所及,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是信仰。“指尖缠绕 情系祖国——钉子画手工体验”在钉与线的缠绕,一丝一线都体现着游客对祖国的敬爱之情。

巧手编织爱国心

中国结艺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多样,搭配“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等寓意美好的祝福时,就成为赞颂以及传达衷心祈愿的佳作。在国庆佳节里,大家亲手制作一个中国结以表达各自心中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匠心传承 木榫之美

榫卯是古代中国在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制作方面的一门传统技艺。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仅靠榫卯工艺,便可做到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使用百年而依旧坚固美丽,榫卯结构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榫卯技艺更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

少年们通过学习榫卯技艺,领悟中国古老的文明和智慧,发挥创意,贴合节日主题,拼出一份对祖国繁荣昌盛美好祝愿的木构作品,为传统工艺注入青春活力。

九九重阳 绮扇芳华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在重阳节这天,福建民俗博物馆组织开展古风团扇DIY体验活动,通过普及重阳节的起源与发展,传统习俗等,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之美德。再由青少年的双手描绘出心中敬老、爱老的温馨画面,引导他们学会关爱身边老人,孝敬长辈,让幸福之花在生命枝头,灼灼其华。

活字印刷体验

中国的木活字起源于元朝末期,至今有800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木活字印刷是我国有幸保留下来,并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活字印刷体验”让游客学习木活字的反字毛笔书写、刻制、拣字、排版、校对、刷印、装帧等技艺,弘扬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艺术。

妙笔生花 礼颂祖国

少年们围绕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五颜六色的蜡笔、水彩笔在古风团扇上进行创作。党旗、国旗、天安门、向阳的花朵、面带笑容的少年……童真、生动、活泼的彩绘,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一幅幅色彩明艳、新颖别致的作品反映出祖国的繁荣景象。

传统手工拓片体验

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没有照相机与复印机的古代社会,古人用传拓技艺来记录、搜集、保存各种花纹与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传拓技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游客来到福建民俗博物馆,体验传统手工拓片技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福建民俗博物馆以国庆佳节、重阳节为契机,重点挖掘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和德育元素,通过设计形式多样且又喜闻乐见的社教活动,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铭记光辉历史,传承优秀文化,守护这片中国红!(本文图文由福建民俗博物馆提供)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